文/曲小诺
1.
今天带孩子在小区里遛弯,偶遇一个宝妈,她家姑娘跟我儿子差不多大,孩子一旁玩耍,我们两个妈妈闲谈,聊孩子的生活习惯,又说起了幼儿园。
我们都不太想让孩子太早入幼儿园,尤其像我们这种全职妈妈自己带孩子,晚一些没什么不方便。我说,其实早早进幼儿园也挺好,小朋友在一起玩,多多沟通交流下,锻炼下人际交往。
她一边瞪眼晴看我,一边摆手,“拉倒吧,小孩子还人际交往,我就不信在学校里呆了二十年都没学会个人际交往,进社会还是啥啥不会,在幼儿园这几年就能学会沟通交往?”
“还有那些送孩子去辅导班的,都是家长的攀比,上课时间都学不好,辅导班就能学好了?”
“再说学习并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除了学习,还有好多事要做,孩子就该好好玩。”
……
这个妈妈一口气发表了一大堆言论,似乎还满腹怨气,好不容易逮个机会痛批下学习这个东西。
我不再支声。她一张口我就发现了我们的育儿理念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看她头头是道的架势,估计这个问题早就在脑袋里盘旋好久了。
“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她一边说,一边使劲摇头,“都是谬论。我家孩子以后报个跆拳道班我支持,学习类的一律不报。”
我们都喜欢拿自己的经验说事儿,父母向来认为自己吃的盐比孩子走的路要多,我们的育儿理论里往往映照着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走过的路,自己读过的书。
所以我当即猜想这位妈妈一定没上过什么好大学,没体会过学习的乐趣,所以她想当然的认为学习都是痛苦不堪的,没有价值的。
2.
坦白讲,我也曾有过和她类似的愤慨,认为学习是件无关紧要的事,认为读不读大学没区别,名校和二本也差不多。我也曾信誓旦旦得对周围人说过,“我的孩子以后爱干嘛干嘛,想玩就玩,不学习我也不管。”
因为我没读过名校,我在一个普通的二本大学里稀里糊涂得走完四年,直到毕业还是没有提起我对专业的兴趣,我就是那个走上社会后发现自己的大学白上了那一类。
我们这一类坐一起会吐槽大学很浪费时间,不如早早走进社会,在象牙塔里什么也没学会,倒是花了不少学费,丝毫不理会别人往而不及的眼神。我曾想,如果人生再来一次,我也不上那么多年学了。没劲。
直到这几年我有幸偷得一片时光,自己思考,慢慢发现了读书的乐趣,我因为读书学习而思维越来越开阔,对自己对生活越来越满意的时候,我多么庆幸自己从大学走过。
就在前几天看了简书上梅拾樱老师的爆文,孩子,为什么要读一所好大学,如醍醐灌顶,读过北大的人才有资格评价北大究竟好不好,真真切切得走过才有发言权。
如果仅用功利的眼光去衡量大学于我们的意义,未免过于肤浅和偏激。
我之前的抱怨,不是因为大学不好,而是我把本该美好的大学时光读坏了,我是一个不合格的过来人,还在扰乱视听,误导别人的思维。
我还没明白大学是个什么东西,就开始给它下定义,那个定义里是我的无知和狭隘,我像一个井底之蛙,还到处宣传天空只是井口那么大。
当真正静心回想的时候,我才发现,即使我那个如此普通的大学,也因为它的存在,我的经过,默默得在我身上留下了无声的底蕴。我再一次相信了,读不读大学,人生是不一样的,有差距的,这样的差距无法言说,甚至无法衡量,但就是铁证证得印在我的身上,我的意识里,思维里。
那些拿大学生跟农民工作对比的人,一定都没读过大学。
那些说上不上大学无所谓,哪个大学都差不多的人,一定读的不是好大学。
有些父母看见别人家孩子上大学离开家乡,一脸不屑,我们家孩子虽然学习不好,但是守在我们身边挺好。
有些人看见别人在北上广打拼,会挖苦嘲讽,上个清华北大又如何,还不都买不起房子,蜗居呢。
很可笑的是,我们从来都不会承认,这些不屑和嘲讽背后是因为自己从未有过那么光彩的人生。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吃不到葡萄就说柠檬好,这是很多人惯用的自我安慰伎俩。
不要说我不羡慕,而是我们很多时候无能为力,羡慕不来而已。
3.
刚毕业那几年考公务员,身边不少好事者会像过来人一样提醒你,“公务员是好几百人选一个,可不容易考,笔试过了没用,面试没关系也过不了的。”
我就信了这个邪,所以刚开始每次参加公考都是抱着碰运气的态度,从没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下考题,裸考几次没戏,就放弃自己了。
这几年中,我还在思考公考多么黑暗的时候,就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一个一个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进入面试,没门路没关系,一样凭着自己多年的积累,出色的表现某得了让一些人羡慕的工作。
考上公务员的人都说自己靠的是实力,没考上的人都说别人有关系。
几年前,当我自己亲自走进面试考场,虽然对我来说是一次失败的经历,但是看过了胜出者的出色表现,走出考场后我可以告诉别人,没关系,没门路也是有机会的,只要你足够优秀。
我们总说寒门再难出贵子,是因为自己没钱没地位,不承认所有的不如人其实源于自己目光短浅,不努力还缺乏勇气。
我们在没钱的时候不去考虑怎样提升自己,提高薪水,舍不得离开舒适区,在没地位的时候,说社会黑暗,环境不好,自己连尝试的机会都不要。
等到自我麻醉到一定程度以后,无奈得过且过,只相信命运,不相信自己。
有人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树上的猴子,爬在顶层的猴子看到的都是笑脸,落在底下的看到的都是屁股。
父母更优秀,才会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引领孩子去追求梦想。那些总是告诉孩子学习好没用,公考没门的父母,只是自己从未努力追求过,不知道跳出底下的泥泞,会有更广阔的天空。
4.
谢霆锋在一次电影拍摄中拍危险镜头,没用替身,亲自上阵,结果不小心跌落到一辆卡车上,身体受伤。在接受采访时,他坦言这么拼,这么努力,等儿子长大后他可以骄傲的对孩子说,看,这些电影都是你爹当年亲身拍的。让孩子知道有梦想就要努力拼搏。
我始终认为,优秀的父母从来不是个说教者,而是用行动说话,孩子的成长教育靠看,而不是靠听,当父母逐渐优秀起来,有追求,有成就,有眼光,有智慧,孩子也会跟随父母的节奏。
父母的骄傲不是培养了一个多么优秀的孩子,而是成为孩子的榜样。
当我们想要说教的时候,可以先看看自身,回首过往,有没有什么美好的特质,有哪些有意义的经历可以与孩子一起分享,给予孩子启迪。
可是许多父母自己还没活得精彩丰盈就急着教育孩子。自己从来没静下心来好好读本书,还没搞明白学习的意义,没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就告诉孩子学习没用。自己从没去过远方,天天在小圈子里转,不懂梦想不懂诗,就告诉孩子离家近点好。自己从没大胆追求过,拉不下脸面,承受不了压力,就告诉孩子平平淡淡才是真。
《欢乐颂》里的小包总从小以自己的父亲为榜样,出国留学,学做生意,把家族企业办的红红火火。赵医生出身书香门第,有学识,有谈吐,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被老丈人赞不绝口。
相比而言,樊胜美却天天被原生家庭琐事羁绊,恋爱到处碰壁,生活也一团糟。痛哭着说,“活得越长,越相信命。”
信命的还是对自己生活状态不满意的人居多,无力扭转就信了命运,不信自己,不信奋斗,不信努力,就相信自己的人生被别人左右。
我也相信,每个孩子在一个家庭中降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与众不同。他将来的性格,他未来的生活,都与父母的生活态度,人生经历,思维观念紧密相连。
我一个大学老师爱书如命,孩子受她影响,每天沉浸在书里,读得津津有味,非常快乐。别人夸她家孩子太爱学习了,她说“孩子看书也是玩啊,她看书和玩游戏一样开心啊。”
有的父母说,孩子健康快乐就好,不用学习好,也不用工作好。只是你不知道快乐可以有很多种,你没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会简单的认为无玩耍不快乐。
凡事因美好而有意义,而美好往往来自于自身的体验和经历。别人家孩子爱学习,考高分,你为何那么愤怒?是自己更加优秀还是本身底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