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再操心俩孙娃吃饭、穿衣、上学的事了,突然闲下来,让我感觉这不是在做梦吧?起初几日,我竟还按着老时间醒来,蹑手蹑脚地准备去厨房做早餐,走到客厅才恍然惊觉——孩子们都已经随着父母搬到新居去了。站在空荡荡的客厅里,一时间竟不知手脚该往何处安置。
这般清闲,在过去的十年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自从俩孙娃相继出生,我便成了他们全天候的守护者。从清晨五点半睁眼开始,便是一场与时间的长跑:热牛奶、煎鸡蛋、找袜子、装书包、送俩孙娃上学。日子像上了发条的陀螺,转得人头晕眼花,却又停不下来。
而今陀螺骤然止息,我倒有些不适应了。头两日,我在屋里踱来踱去,把孙娃留下的玩具、书本和学习用具进行归整,将他们穿小的衣服叠了装箱。窗外日光如水,静静地流淌在地板上,我竟站在阳台,第一次注视着阳光是如何慢慢爬上栏杆的。
我走向书房角落那个积满灰尘的木箱子。打开箱盖,一股陈年墨香扑面而来。里头安然躺着我那套蒙尘的毛笔和颜料,还有一卷未曾用完的宣纸。我轻轻抚摸着那支狼毫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年轻时,我也是极爱画画的。后来结婚、生子,再后来带孙子。孩子们出门旅游时,我也会执笔画一画。现在,横竖是消磨时间,画的好坏有什么要紧?于是日日坚持,晨起洗漱完毕,便泡一壶花茶,铺开纸墨,完全进入到自己的世界。我开始写生,窗台上的那盆茉莉开得正好,我便对着它画;前日下雨,雨打芭蕉的景象甚美,我也试着捕捉那韵味。
我几乎每天画一幅画,眼手协调一致在画纸上翻飞。耳朵则听书或听歌曲,我几乎调动了所有的感官,只见画笔在宣纸上沙沙作响,耳边是《红楼梦》里黛玉葬花的片段,或者是邓丽君温婉的歌声。
墨香混着茶香,画笔点染间,时光仿佛慢了下来,让我有机会细细品味每一刻的安宁。周六,儿子一家来看我,见满墙的画作,惊讶得说不出话。儿媳说:“妈,我不知道您画得这样好。”我笑道:“不过是胡乱涂鸦,混时间罢了。”她却认真地看着我说:“这不是混时间,这才是生活。”是啊,从前总觉得带孙子是“正事”,现在画画是“混时间”。可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呢?那些忙碌奔波的日子与如今宁静自在的时光相比,说不出哪个好,哪个不好,但这才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开始尝试不同的题材。除了花鸟,也画山水,虽然笔法拙朴,但我把画拍下来发到朋友圈,竟收获了一连串的点赞。
我忽然明白了,生活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忙碌照顾孙儿是一种奉献,闲来画画是一种修养,二者都是珍贵的经历。如今孩子们长大了,我需要做的就是好好享受这份难得的清闲,用笔墨记录眼中的美好。
不管画的好不好,混时间则变成了我生活的主题。但这“混”字,在我心中已经有了不同的意味。它不是敷衍度日,而是与时光安然相处,是在每一笔每一画中体会生活的滋味。
昨日下午,我画完了一幅秋菊图,落款盖章后,泡了杯菊花茶坐在窗前慢慢啜饮。忽然想起苏东坡那句“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不禁莞尔——若是这般“混时间”,倒真愿余生日日如此了。
画画,几乎让我废寝忘食。每当画完一幅画,我都会深吸一口气。闻着墨香满室,感觉心中澄明如水。这样闲来的忙碌,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