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踪迹(16)艺术篇⑧明代

因袭、突破、超越――明代艺术和艺术理论

以几个名家简述脉络:

山水画代表董其昌(1555-1636)为“华亭派”首领,善于模仿,同时有的取舍融入自己的想法,水墨画兼擅泼墨、惜墨的手法,浓淡、干湿自然合拍等各种用墨技巧。

徐渭(1521年—1593年)早年屡试不第,改做幕僚遇人不淑去坐牢,晚年穷困潦倒卖画为生,与之相反的他的花鸟画一气呵成,驱墨如云,运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形态纵横不羁。

瓷器兴起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制瓷业的发展。前期发明了吹釉法,釉下青花风靡世界。成化年间开创了釉下青花和釉上斗彩相结合的新工艺,单色釉技术有了较大提高,流行钴蓝基础上加锰,使线条更加清晰锐利。

可以看到瓷器不同于元朝,非常细腻精致,瓷器接口处也十分精细没有缝隙。飞龙通常只有五爪,“5”在古代表示吉祥与权威。

建筑上除了修建著名的明长城,故宫,太庙,墓葬等外,1412-1431年,明成祖朱棣先后动用十万多劳工,耗时19年建造大报恩寺。后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烧毁,2015年南京政府修建,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开放。

明朝艺术绘画成就巨大,承袭唐、宋、元三代的体系的基础上融合技法创新和文人想法自成一家,注重文人画;瓷器制瓷手段成熟,实用精美,远销海外;建筑领域的大报恩寺被称为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富有中国古韵特色。不管我们好奇的是明代的兴起和衰落,还是感叹现存遗迹的鬼斧神工,明代艺术永远是一颗不灭的明珠,在历史熠熠发光,让我们无法忽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