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数字孪生城市吗?这一此前存在科幻小说中的事物,如今正悄然出现。其是指在物理城市的基础上,形成精准对应的数字化模拟城市,智能系统可辅助人类进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其还可基于模拟和预测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决策。
不过,城市的运行规律非常复杂,数字孪生城市要模拟什么、如何预测、如何仿真,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离现实应用还有多远,这些问题都需要解答。科大讯飞轮值总裁陈涛说,可把数字孪生城市看成“一半是科幻、一半是科学”,即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城市+智慧场景+“城市超脑”。
在8月22日举办的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人工智能助推智慧社会发展趋势论坛上,科大讯飞发布了“城市超脑计划”,陈涛说,在利用科学手段迈向数字孪生城市的理想目标上,科大讯飞迈出了第一步。他认为,当“城市超脑”对城市运行发展规律有了较为准确的认识后,才能对城市进行模拟仿真并推演未来。
“必须要分析、把握导致城市病的根源问题,才有希望解决它,使城市迈向智慧化的发展之路。这其中,AI将发挥巨大作用,特别是认知智能技术。” 陈涛说。
用“腾笼换鸟”的方式进行城区改造
“城市病”的根源在哪里?陈涛的答案是: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缺少足够多的、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
要想提高城市规划的准确性、科学性,须把城市生活、生产、生态的各要素、各关联关系进行系统性总结分析,将数据带入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科大讯飞的“城市超脑计划”,便希望使用AI技术,打通城市规划、建设、运行过程中的知识体系和数据闭环。
事实上,科大讯飞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讯飞超脑计划”,集成AI核心技术,让机器像人一样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现在,“超脑”的能力不只应用于教育考试,还可以用在安全、交通,乃至城市建设。
“城市超脑”是一个系统工程。陈涛预计,“城市超脑”计划的实施,可能需要3-5年的时间,“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并不容易,过度追捧只会‘捧杀’它。”
“我们希望通过现有数据搭建城市规划模型,让城市能够量化表达出来,最终用大数据助力城市运营。”陈涛举例说,未来若面临老城区改造、新城区扩展的难题,这一技术可根据现有人口及其生活习惯模拟出最有效、最节能的建筑方案,用“腾笼换鸟”的方式进行城区改造。
来源:南方会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