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没有放奥运会直播,嫣爸说如果在中国举行,他通宵达旦的看,我说,虽然不在国内举行,但是奥运会夺金消息我们还是要关注的。
比如第一块金牌的获得者杨倩,最终决赛251.8环的奥运会纪录便是最好的注解。貌似爆了个冷门,但我寻根究底的翻看了连续报导以后,发现并不是这样。
之前,杨倩的排名是世界81名,这个名次想要夺冠有点悬了,但是能够通过国家奥运会选拔赛,代表国家参赛,不得不说她还是有她的实力的。
7月初,杨倩刚度过了自己21岁的生日,她的名字对于很多人还比较陌生,毕竟在这个项目上中国有太多世界级名将,而去年疫情之下国际大赛暂停也让她失去了在比赛中展示自我的机会——但必须考虑一个大背景,中国射击队这样的梦之队,一个新人想在队伍中脱颖而出,靠的只能是自己的实力;尽管缺乏国际大赛考验,但国内选拔赛的残酷性并不差,她的成绩和稳定性肯定也征服了射击队的决策者。
诚然,这个项目的夺冠热门是印度选手昌德拉和瓦拉里万,昌德拉曾在新德里站世界杯决赛打出252.9环的世界纪录,瓦拉里万则是这个项目的世界第一。但对杨倩和王璐瑶来说,不是夺冠热门也有好处,起码不用承担必须夺金的压力,不用在比赛前就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结果,射击项目的偶然性首先就在印度选手身上体现出来:两人双双无缘决赛。这或许跟印度的疫情有一定关系,毕竟印度是2021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对于他们的奥运备战肯定有一定影响。我们可以回想一下里约奥运会,杜丽和易思玲两位奥运冠军联袂出场,也未能阻止最后的冠军是美国选手斯拉舍——赛前,斯拉舍的成绩鲜有亮点,但在里约射击场她爆冷夺冠。
事实上,仅仅用爆冷并不能阐释金牌产生的全部,稳定发挥才是射击赛场更需要的。在王璐瑶未能闯进决赛后,孤军奋战的杨倩展示出自己的大心脏,整个决赛阶段只有开始时的一枪10环和最后一枪9.8环成绩稍差,却频频打出10.7、10.8甚至10.9的高环数——看到这样的发挥,大家就能理解杨倩为什么能在高手如林的射击队中脱颖而出了吧!
一句话:实力不允许低调。
吉光片羽之二百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