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一节公开课,六年级下册内容基本结束,因为要借班上课,只能准备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没有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之类的常见课题,想尝试下计算教学,所以选定了“分数乘整数”。
课题选定后,我一直在思考,教材中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就是一句: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这是操作层面的计算技能,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个技能,计算起来似乎没有太大的问题,好像根本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讨论交流,计算正确率应该会很高。但是,对于这样的内容,仅仅让学生掌握计算技能,然后进行机械性的重复练习,肯定不是课堂学习的目标,我重新审视起这节课的目标与要求。
“分数乘整数”是“分数乘法”单元的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在二至四年级已经掌握了整数乘、除法的运算,五年级下册,对于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之后,学习了分数加、减法运算,本单元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分数与整数相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分数与分数相乘,分数连乘及其实际问题,认识倒数,求一个倒数的方法。因此,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不含带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些内容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方面,因为分数的知识和方法都比较抽象,可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分数乘法是分数除法运算的基础,同时后续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有关分数实际问题,都离不开分数乘法。所以,分数乘法必须学好!
教参中提到: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同时,探索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这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意义的理解。读到此处,我一直在思考:教参中不管是目标还是重难点,多次提到,我们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离不开意义的理解,那么,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在计算教学中具体如何落实呢?
翻阅史宁中主编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中的第二部分——数的运算。
书中提到:在定义自然数的同时也定义了加法运算。在加法运算的基础上,产生了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其中,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部分在本质上只有两种模型,一种模型是基于加法的,一种模型是基于乘法的,小学数学中的所有应用问题几乎都是由这两种模型派生出来的。
关于“如何解释自然数的加法运算?”中说到,数学研究的不是数学概念本身,而是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解释“3+1=4”,不能仅仅停留在图的表示,可以利用对应的方法来解释加法,3个□与4个□比较,4个比3个多,也就是4比3大,怎样变得一样多?可以再拿一个□给3个□,这样就能一一对应,也就是一样多。这样的解释就突出了两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也就是左边=右边,进而揭示符号“=”的本质含义:符号两边的量相等。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感悟“量相等”的本质(对学生未来理解方程非常重要),又可以感悟加法运算的本质特征:加上一个自然数比原来的数大。
因为自然数集合上的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那么在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时,是不是也可以从此处入手呢?借助加法意义理解乘法意义,借助自然数集合理解分数中份数的集合,而平均分的份数在相加或相乘过程中没有变化,因而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分母不变,只需要用分子与整数相乘,对于能约分的先约分的理解则可以转换角度:约分过后,平均分的份数的变化与原本分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也应该成为关注点,便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
有了这些想法,对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了新的思路,姑且先记下这些思考的过程,留待教学设计成型后的反思与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