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简书,收到桃源青溪老师的简信,告知征文获奖了。生平第一次参加征文,虽然只是鼓励奖,但还是蛮惊喜,也很受鼓励。
非常感谢这一次的征文活动,让我有机会鼓起勇气,以及下定决心非常认真地写下一篇读后感。
这本《茶之书》伴随我很多年,读过很多遍,每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样。写作的过程,也是对自己思想的一个梳理,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在写作上,我还只是一个菜鸟,但会一直坚持下去。很多事情不是因为有收获了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会有更好的收获,写作便是如此。
日常生活记录的随笔,让我更加注重把握内心的体验和感受,有意识地去观察和发现琐碎日常里的诗意与美好。
通过文字的表达,遣散内在的负面情绪。欲践行君子修身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便是写作。
刹那之间一念三千,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每一个念头都是一个种子。写作就是很好的采集过程,将那些“良种”收集利用。如同下一盘棋,日积月累我们人生棋局中的棋子越多,越能占据有利形势。
读中学时,同学朋友之间还有写书信的习惯。多年后,偶尔翻开那一页页略微泛黄的信纸,内心依然充满温暖和感动,如青葱岁月里明媚的阳光。
后来手机普及,经常会发短信,但一条短信有字数限制,且一条0.1元,编辑的时候也是字斟句酌,小心翼翼。再后来用智能手机,开始用QQ代替短信,再后来微信……
科技的进步带来了交流的便捷,但我们却再也体会不到最初书信时代的那种激动喜悦。
文字经历了时间与空间的沉淀酝酿之后的那份厚重感,所带来的情感触动,越发渺远。各种丰富生动的表情包,看似更省去了千言万语的欲说还休的纠结,却也消散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微妙美感。
写作程式化,文字符号化,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我们情感与精神的倒退?
我想用真实的文字,去记录传续,那份遗失的美好。哪怕它如一粒微尘般不足道,但却能够让自己获得更多向上的力量,足矣。
这些,是写作之于我生命的重要意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