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气呼呼的一个早上。
七点半起床,我告诉孩子,第一件事要刷牙洗脸,第二件事换衣服,第三件事梳头发。
这样的话最近每天都会重复。因为她并不听,不把这些事安排在第一位,起床后东摸摸西转转,到上学的deadline,需要我一再催促,她再不紧不慢地完成。
今天,我实在不想早上说那么多话,直到我自己洗漱完、准备好自己的早饭,一看时间八点了。她坐在书架前的地上,拿黑色的马克笔淡定地涂着指甲。涂完指甲,又在纸上做连线。我中间没忍住提醒了她两三次,可她似乎没听见。
我怒了,她看见我的反应,也表现出愤怒的样子,瞪着我,却并不去洗漱。
我努力压抑自己的语言暴力,就说“我先走了”,转身去开门。她这才开始说“妈妈,你等等我”,一边带着哭腔,一边去刷牙洗脸换衣服。
终于可以走了,看到门口鞋柜上的废品盒子,就想顺手拿去扔了。她一把抢过去“这个我要用,你要扔啊?!”我说:“你要用的话可以放到你的玩具柜旁边,不然我就会扔。”她一只手抱着盒子,一只手骑着滑板车。
爬坡过坎,我知道她搞不定,可因为生气,不想帮她。知道这样不好,可就是不想上前去帮她,心底里再说,你自己选的,你自己承担。
回来后,我看到了一个在生气时没人搭理的自己。
妈妈脾气很坏,大学毕业前,从来没好好跟我说过一句话。吩咐我干活的时候会是正常的语调,一次不动就会开骂。其它时间就是在教育我、督促我、批评我,没有过任何情感的交流。不会写日记的时候,所有的心事都是自己默默消化了,等着它自生自灭。会写日记的时候,就把它全部写在日记里。
是的,我从来没得到过安慰。所以这一刻,面对女儿,我心里那个赌气的小女孩又出来了,毫无防备。
而出于一个妈妈的理智,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把事情讲明白,早上为什么发火?是因为妈妈自己着急了,还有很多事要做,而且上幼儿园的时间也到了,再不走会赶不上。但不管怎样,发火是不对的,这样的表达方式不好,自己不舒服,也让你不舒服了。
第二步,提出解决方案。为了让这类事情不再发生,孩子能力还不够的时候,妈妈得自己想解决方案。是用番茄闹钟,还是列计划表?计划表以前列过了,根本不能执行。番茄闹钟,那铃铃铃的响声,妈妈自己隐隐觉得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不太好,这个还不确定,需要去考证。如果这两个都不行,怎么办呢?第一种可以自己帮她完成这一切,时刻提溜着她,洗漱换衣服梳头发准备好书包用品,可这很费时间,而且也不利于培养自觉性。第二种就是到了deadline,就让她直接走,到了幼儿园,跟老师商量好让老师设置门槛,比如没刷牙怎么样,没换衣服怎么样。这些需要先跟孩子商量好,民主的方式让双方同意。
第三,都能理智地做到前两步了,后面发生的事情,该帮助要帮助,而不是赌气,做到这点不难。
一个情绪化的妈妈,是培养孩子的天敌。我深深清楚。
难保不犯错误,可同样的错误只能犯一次。关于拖沓的问题,关于赌气的问题,今后不能发生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