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

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会使学生变得越来越愚蠢。

学龄前儿童的敏锐而牢固的记忆力是令人惊叹的。那些鲜明的、生动的细节会在孩子的回忆里闪闪发光。儿童能够非常敏锐地感知那些鲜明的、富于色彩、色调和声音的形象,并把它们很深地保持在记忆里。

孩子进入学校后,不能让掌握知识的过程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要让大自然鲜明的对象、画面、知觉、表象的的清澈的小溪不断地流进儿童的心田,儿童的记忆才那么敏锐和牢固。儿童的思维不断地受到这条小溪的活的源泉浇灌,所以它才能提出那些微妙的、意想不到的、“哲理性的”问题。使童年的时期的所有年份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的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学生的意识,使儿童意识到思维规则好比是一座匀称的建筑物,而这座建筑物的构造法又是由一座更为匀称的建筑物——大自然所启示。为了不让学生的头脑变成知识的存储所,变成各种真理规则和公式的堆积站,那就必须交给他们思考。把周围世界作为儿童身在其中学习思考、识记和推理的环境,那么随着儿童的入学,他的记忆的敏锐性、思维的鲜明性不仅不会削弱,反而会更加增强。

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到大自然中进行有序的观察,苏霍姆林斯基专门写了一本《自然界的书》,引导学生进行持续的观察,让鲜明的画面深刻的印在儿童的意识里。这种思维课不是热热闹闹的去散步,而是真正的上课。

儿童在课堂上要掌握的抽象的真理和概括,越多脑力劳动就越紧张,儿童就越应该经常到知识的最初源泉——自然界里去,周围世界的形象和画面就应当越鲜明地印入他的意识里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