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9-13 MICHAEL
教育界曾经有一个课题是:“你的孩子,如果被别的孩子打了,你会教育孩子怎么办?”
辩论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四个观点:
1.用合适的方式告诉长辈。
2.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
3.如果不是什么大事,则要懂得吃亏。
4.打回去啊。
我一直觉得,性格的所有线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
凯瑟琳·凯利·莱内曾经有一句话是:为什么童年的记忆特别真切,那是因为它们是最初的人生体验,带着某种特殊的味道。
一个人长大后的样子,或多或少是童年许多个瞬间堆积而成的。这件华丽的袍子充满着时间的虱子,它们牢牢地抓着,怎么也甩不掉。
我常常在想一句话: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气场。而这一点,或许从孩子开始面对这个世界,就开始需要让他知道了。
我相信一个孩子的判断。而事实也证明,在孩子的心中,永远是爱憎分明的,他们对爱她的人充满着好感,对伤害她的人会回击。
而这又是人最初也最珍贵的棱角。
我一直不赞成从前的教育方式,对别人的伤害要忍让,甚至要以德报怨,因为我觉得被伤害后不反抗,会让孩子渐渐失去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好恶的判断,让伤害的人知道自己不可以随意被伤害,其实就是一种本能。
所以,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尊重精神和肉体的第一意愿,不害怕地反抗;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披好你的铠甲,让他们无处可攻;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也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让人得逞,但也不让人太伤。
不进一寸,也不失一毫。
我始终觉得,这个世界从来是有经纬度的,不会因为你的忍让而缩水,也不会因为你的强悍而膨胀,你要懂得游刃有余最好的方式是,内心柔软而有原则,身披铠甲而有温度。
孩子,做一个勇敢而温暖的孩子,不暖到烫伤自己,也不冷到冻伤身体,如果有人打你,就勇敢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回击。你的回击越掷地有声,你的未来更充满坦途。
没有人可以照顾你一生,而你要学会爱着自己,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