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中生能听懂物理课,但是做题总出错?

最近有很多高一的家长问我,

我家孩子上物理课上明明听的很认真,但是做题还是不会;

在物理课上已听懂老师的讲解,但是一上手做自己又不会了。

这种现象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我要先跟各位家长明确一件事情,各位家长不要认为【上课听懂,做题不会】这件事是因为孩子马虎造成的。

那么今天殷老师就告诉各位家长,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个问题。

首先是基础知识点掌握不牢靠

在这以背诵物理公式举例,很多同学背诵物理公式仅仅把公式背诵下来了,这还远远没有达到标准。

大家还需知道的是这个公式的内容有什么?

内容:条件、语言、推导、实验

如果说要达到最基本条件那就是语言的准确性,

比如:F合=ma

如果你仅仅是把这个公式能默写出来,这不能说明你自己掌握了。

你还需要知道它的具体语言叙述是什么,

教材的标准表达是:

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自身质量成反比

物体的合外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自身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如果孩子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才达到基本内容的一个条件。

而这些基础知识孩子是没有办法自己看书或者查资料解决的,需要有老师带着去学习。

像我的各个年级的体系课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还有就是题干与公式、内容的关系。

家长要知道,孩子在解题时题目就不会给你公式,也不会给你准确的定理或者定律的内容。

它给你是题干,所以我们实际上是在这三者之间找一个交叉的循环关系。

我们通过题干要读出来我们的相对应的公式,而公式要和相应的内容去对应,而这个内容和题干之间又有关联。

比如说告诉你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求时间,你要去考虑它是不是一个匀速直线运动。

因为像

Vt=Vo+at 这样的式子,它是有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前提条件的。

所以如果条件、语言、推导、实验这些你都不知道或者很模糊的知道,那这些题你是没有办法解的。

其次是缺少对题型的认识

因为学校每一节物理课的容量真的是很大,老师在课上能把教材和考试大纲的内容讲解完就已经不错了。

那各个知识点是如何关联的,各个知识点的逻辑是怎样的,

这些内容绝大部分的老师都是涉猎不到的,不是老师不想讲,是真的没有时间。

所以学生对题型的掌握就变得尤为的重要。

这就像我们讲课是教给你一块一块的乐高积木,但是高考考的就是如何把它们拼成变形金刚。

当你没有说明书,你怎么能又快又准的拼上呢?

天赋异禀的孩子是少之又少的,当你没有学过题型课,那你就是做不出来。

像我的题型课就是帮助孩子解决说明书的问题。

像【万有引力与航天】

这就涉猎很多很多的题型内容。

如果靠着孩子自行去总结,这是不现实的。

在高中有限的时间内,孩子是没有那个时间去总结的。

即使能总结,那也未必会总结的全面和细致。

有任何学习问题或者想跟我学的同学欢迎留言。

以上,

跟着殷大神,一起做学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