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摘月志已久,蓝田埋玉恨几时——我看性格对成才的影响

性格是成才的主导,这样的说法至少目前在我看来是毋庸置疑的。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志士因性而成因性而败。

对于上述的成才,以我的理解看来。一方面指自身的一种修为,一方面则指成器之才。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说,成才是为成器的辅助,而性格则是这两者的基础,却又凌驾于二者之上。

李白所作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为鉴别行人而写,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李白是当时(天宝元年)著名的散文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十一年监察御史。但李白为官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使他被同僚所排挤,之后因诋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的开始了漫游生活。

诗中书法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骨风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处世的情绪。

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的做法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

由此可以看出,李白的性格在对于事非判定自己方位的取向有着“倔强”的坚持,正是因为这样的倔强与坚持才使他的试,意有所抒,情有所叙。但这样刚正不阿的性格同时带给他的是政治上的失意,不为重用的失落。可以说李白这一生所期望的最大理想就此落空。然而情感理想抱负,因现实带给的落差,也为他的后诗奠定了敦实的基础,使他向着“诗仙”的方向,更近了一步。

“青天摘月志已久”,这是李白当时的失败,但也更是他后来的成功。

锦瑟,绘文如锦者,锦瑟没有缘由的五十弦,每一弦每一柱都思慕着年华。李商隐看到锦瑟就仿佛看到自己曾今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注。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过去。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李商隐知道庄子与他一样,甚至在梦中也在对人生终极价值进行着思考。以至于梦生碟翅,己蝶难辨。就连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李商隐习于思考的个性明显的体现在了他的诗中——《锦瑟》,由庄子到“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都是在思索。这也正是李商隐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的原因,因其性格优柔寡断,在牛李党争中的处事决定与谁为一体,事非分离做得不够明显果断,以至于最后被卷入漩涡,是自己困顿失意,潦倒终生,就如诗的结尾处所写“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蓝田埋玉恨几时,如果多些勇敢的“果断”,我想也不会有“恨几时”了吧!

对于李白与李商隐,两个人在诗的方面都有所作为,但相对于李商隐,李白更多了些豁然与释怀,诗的意境也就更洒脱了些,创造性也就更多了些宽泛了。因为笔下所书多少有内心的映射存在。这也正是李白为什么能被后人称赞为“诗仙”的原因了。

相对于个人,我也是属于李商隐的“有时”。在处理关系稍有点复杂连带多的事情,不免犹豫再三。难以下一个果断的定论、决定。 导致自己最后得不偿失。由此可见性格对于一个人来说的重要性了。成事败事在人,性格是先天使然后天也可改变。

所以作为我们,不要“青田摘月志已久”也不要“蓝田埋玉恨几时”。改变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向着成才的方向前行吧。不要让自己遗憾,当下才是最为好。

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说的那样“在回顾往昔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看重性格,并塑造可以让自己成才的性格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