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完娃,我拎着一支玉米和一个山芋,决定去公园啃完我的早餐。
旁边就有一个兴国公园,里面有座残缺的古塔。江阴的公园不多,特别还是这种看起来就有些故事的,挺让人向往的。但之前居然一直没去过,没有什么机会去到那里。
兴国园本无园,因为要保护一座北宋年间的古塔,而建了园。我知道它是个古塔,本以为会有个几百年的历史,没想到却已经历了千年的岁月。
兴国塔是太平天国教寺的七级浮屠, 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塔。 浮屠就是佛塔,这是从梵文音译过来的。
古塔是楼阁式砖木结构。元年间遭战火毁坏。明正统年间修复,塔身增为9级。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塔内架木及顶毁于火灾。民国14年(1925)1月26日,直奉军阀混战时,奉军发炮中残塔之巅,遂成钢笔尖形。解放后数次维修,现6层以下仍为宋时原物。
我还以为是抗战时期损毁的呢,而且不知为何还有了战火连天下的学生,僧人,古塔……那样的画面。也是想象力太丰富。
从外围看去这兴国塔的顶端还是笔尖状,可能还有些歪斜。四周一圈是造了园子,如同私家园林一样,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塔在其中也算浑然天成。
从南侧门进去,有一精神的老头,正打着太极,腿抬的高度令我望尘莫及。前行豁然开朗,有一队的老头老太,人人怡然自得,从容不迫地展示分花拂柳手,寿山无影脚……我愧不如他们远矣。
正大门口有俩棵伞盖一样的树,树干笔直,分枝蜿蜒向侧,枝叶郁郁葱葱,中间还有些许垂下的小串小串的白色花朵。这简直是最美的华盖嘛。
我仰头看着,站在树下吹了好一会的风。一点也不觉得夏日的烦闷。
进门穿过小桥,是个小湖,湖边上有紫薇花,还有夹竹桃,都跟樱花一样繁盛。因着它们的花瓣都是重瓣的,层层叠叠,开得盛大。湖对面就是尖顶的兴国塔,亭台与树木围绕,再往外周围都是可见的高楼。
转回视线又是浓密树荫,石亭拱桥,青砖楼台,还有一汪湖水,鲤鱼在里面畅游,突然就觉得自己像是在一个小世界,是音乐盒里的一丛景色,或者是主角意外闯进的山谷……
总之是很奇妙的体验,大概是周围的高楼与这个园子的小巧,让人有一瞬的心神恍惚。
有一个亭子,全是由石头建造。顶又尖又深,上面覆盖了全部的紫藤,花期早过,绿叶婆娑,藤蔓又几条伸进亭中。
看介绍是说鱼声阁,国乐大师刘天华,年幼喜乐,居家邻兴国寺,涌塔庵。庵内道士澈尘善奏多种乐器,天华之交,受益匪浅。
这是个纪念之阁,确实是个好地方,当时这里也有这个小湖吗?之前有寺,有庵堂, 想来景色也是不错。树总种了几棵,门前不知有没有放缸,里面会不会养几条小鱼……
亭子旁边有棵挺高的桃树,长满了桃子,此刻还只有青梅那样大,一颗颗挂着。我想着等它成熟的时候再来看看硕果累累的样子,不知道能不能等到桃子长红。
亭另一边湖边有一颗小桃树,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大桃树上的桃子掉落,从而长出来的小树,只有半米高,树干也是细细的,居然也挂了三颗小桃子。
匆匆,有人喂鱼。边走边喂,小鱼簇在一起,涌起浪泉;大鱼跳起啄食,纷纷扬扬,水声哗哗,炎日里也有了一丝清凉。
走近瞻仰了一遍古塔,塔 上绿植生根,鸟儿飞来,轻盈地落在上面,又忽的飞走。
有个老太太,边走边拍打身体,也是围绕着古塔。一圈未止,又一圈倒退着重来一遍。
看戏台一样的楼台那有个小坡,小坡上有好几棵大树,精神葱翠。我挑了一棵最顺眼的,抱住,头也紧贴,蝉鸣瞬间最大,直冲天灵盖,又慢慢停歇,蝉鸣也从身体里走一圈回落地上。
就这样几起几落,我像流经了几轮岁月,明灭了几回记忆……
一路走回去,突然觉得如果穿回古代,有这样的绿树如茵,繁花似锦又流水潺潺的园子,夏日躺在堂间也很舒服。
打太极的那一波老人已经散了, 那广场上是跳扇子舞。走近了看,原来阿姨们拿的不是扇子,怎么上面还有球,舞动而球不落, 可能叫太极扇,太极球?不管叫什么可真羡慕她们旺盛的精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