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赋能: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有感

组织如何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前段时间读了一本书,《赋能: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作者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以他的军旅生涯中对抗伊拉克基地组织的经历为土壤,告诉我们组织如何在当今错综复杂的时代下应对不确定性。

看下来觉得很有感触。不论是大组织还是小团队,我们都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我们无法预知变化,关键是需要具备快速应对的能力

以下是我整理的思维导图。更详细的内容摘要可以点击此处飞书文档查看(3400字)。


关于“个体如何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浅见

书里有句话是:“我们要做的不是预测未来,因为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我深表赞同。

读完本书,我们对【组织如何保持敏捷,以应对错综复杂的世界】有了一些了解。那么作为个人,我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顺着本书的思路,结合自己的一些见闻与思考,我总结了以下三点。

1、一颗大心脏

稳定的情绪

为什么把这点放在第一条,情绪管理是人生的必修课。良好的情绪管理有利于排除干扰,减少噪音,提升效率。至于更高层级的“每逢大事有静气”,还需要长期的,有意识的练习。

乐于做有挑战的事情

你需要有一个,令你兴奋的,有挑战的目标。

挑战意味着难,做更难的事情,更容易经受挫折。人不可能一辈子走上坡路,跌倒了要站起来,还要走得更快更稳。我们必须这样,我们只能这样。

能抓住重点

如果说1和2都是前提,这才是最关键的部分,是拥有大心脏的底气。毛泽东说要抓主要矛盾,巴菲特在25个目标里划掉20个,都是在教我们抓住重点。

由于这门学问太大,我们不妨从小的地方做起,平时养成自问的习惯:

这个项目是否非做不可?为什么?做了有哪些好处?

现阶段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工作上拼一把还是更多享受生活?(并非二选一问题,但在短期内会有所侧重)

旅游不想走马观花,挑几个地方深度体验一下,自然风光还是都市景观?

……


2、保持refresh

持续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这个大家都知道。但要希望学习这个行为得以持续,【兴趣】与【能力】缺一不可。兴趣的来源有很多:天然爱好;擅长的方向;对新事物的好奇……而能力更多来源于练习。

多元背景

涉猎广泛,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都是用来形容多元。相信大家已经发现,“我的工作是拧螺丝,所以我只需要懂螺丝”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多元背景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已经识别出重点的前提下,从任何工作/专业相关的、感兴趣的领域开始,一点点织起自己的网,让每天的自己都比昨天更博学一点吧。

重点在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保持refresh一定不可以止于【知】,否则就成了“纸上谈兵”,就成了“茶壶里的饺子”,就成了“听过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从众多例子就可以看出,古今中外,有不少人犯过这样的错误。【知】最多完成了10%,关键在于把它用到实际场景里去,产生结果,获得反馈,然后修正你原先的【知】,再运用,再修正。在一个个循环当中不断精进。


3、系统性思维

深度:上一个台阶看问题

世界的错综复杂程度以几何倍增长,但其中的道理与规律并没有新增太多。从细枝末节中跳出来,关注模式问题而非具体问题,总结规律而非记录现象。排除表面干扰,善于发现共性。

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

多角度看问题,能够发现事物的积极方面,理解不同立场与观点,打破原有思维定式。除了自己善于发现多角度之外,也怀着兼容的心态倾听他人的声音。

广度:融会贯通

单一事物来讲,我们可以一举反三,拓展延伸。此外,前面也说了不断学习和多元背景,当你有足够多的【点】,连成线,连成面,构建立体世界。这是认知层面的,其他诸如资源、能力等等,也一样。

写在最后

以上内容,代表我个人对【个体如何应对未来不确定性】这个大命题的思考,主要停留在WHAT层面,还非常基础和浅显,也不甚完善。关于其中每一个子项目的HOW,都值得更深入的展开与探索。以上更多是我的【知】,是我认可的,同时致力于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东西。

未来是错综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同时我相信,也是美好的,值得期待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