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芥中之人,非夏前不摘。初试摘者,谓之开园。采自正夏,谓之春茶。其地稍寒,故须待夏,此又不当以太迟病之。
往日无有于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不嫌少薄。他山射利,多摘梅茶。梅茶涩苦,止堪作下食,且伤秋摘,佳产戒之。
江泳解读:
岕中的茶农,不到立夏前不采茶。初次采摘的,称为‘开园’茶。采自正夏的,称为‘春茶’。这个地方气候比较冷,所以要等到立夏才开始采摘,这又不能以采摘太晚来诟病它。
以前没有秋季采茶的,最近也有了。秋季七、八月,重新采摘一次,称为‘早春’茶,品质非常好,也就不介意它的产量少了。其他的一些茶山为了谋利,多在梅雨时节就采茶。梅雨时节的苦涩,只能用来做低档的茶,而且还会影响秋天的采摘,好的茶应当避免这样的做法。
不同时间采摘的茶叶原料对茶叶的品质是有一些影响的。
其实,节气代表的是时间,是当时的天气温度,农民以此来耕种,茶农以此来采茶制作。所以,也就有了有的地方会比较寒冷,清明谷雨的时候别的地方都开始采茶了,而这寒冷的茶区茶还没有长出来的情况,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许次纾说的岕中(浙江长兴罗岕山)的茶农,要到立夏前才开始采摘第一次的茶叶作为开园茶,而正夏采摘的叫“春茶”,正是因为其地理位置环境而不同了。
说到采摘秋茶,之前的茶书比较少看到介绍。但是,也不是从明代才有的。
宋代文学家苏辙写的《论蜀茶五害状》里,就有写道:“户例收晚茶,谓之秋老黄茶,不限早晚,随时即卖。” 说明在当时的四川等地,就已经开始采摘秋茶,并进行正常销售了。而到了明代,秋茶的品质得到提升,采摘秋季已经比较普遍了。在当时,秋季七、八月重新采摘一次的,叫“早春”茶。
秋季采茶,因为秋季雨水比较少,所以茶叶相对干枯一些,如果在春夏依然采摘不停,会影响到秋茶的品质。所以中间需要休养生息,许次纾说的好的茶应当避免在梅雨时节采摘,而保留到秋季再采即是这个原因。
现在的福建铁观音,比较在意秋茶的品质,认为秋茶香气比较高,所以有“春水秋香”的说法。春茶看重茶汤的口感,秋茶看重茶叶的香气。
下一篇解读: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