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成绩成为唯一希望时,希望最容易幻灭
一个人要受过多少次伤害,才能学会伤害别人?生活要欺骗多少次,才能让一个人绝望,最终被生活强暴?
看到《天才枪手》里那个性冷淡风的女主小琳和那个永远在底层思维里打转的男主班克,当生活把最艰难的一面呈现给不过十几岁的花季少年时,在泰国上演的这场贵族学校里的作弊碟战之争,渐渐露出了生活里贫瘠的苍白底色。
小琳出场时的眼神是凌厉的。毕竟面对泰国最好的私立学校校长,小琳知道光有好成绩,对话的实力还是不够的,天价学费成了小琳心头之殇。
直到她用自己天才般的数学思维,快速报出自己的全部花费,表示实在太贵想要放弃就读时,女校长看到这个数学天才,为其减免了学费和午餐费,小琳终以奖学金抵扣学费的身份来到这所学校。
最初学霸小琳帮闺蜜作弊,只是不忍心看到对方失去出演舞台剧的机会。这个笑容明媚的富家姑娘,从第一次见到小琳时,就给了小琳陌生人之间最温暖的样子。
当闺蜜的男友小巴动员小琳给他们提供答案时。起初小琳并不动心,沦陷的那一刻,是她知道了这所学校,还收了每个孩子一笔不菲的赞助费。
她回家私翻爸爸的个人物品,找到了父母亲离婚的协议书,也看到了那笔不菲的赞助费。她知道父亲是有多艰难,为她能有更好的前程,为了凑出这笔钱,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最终为了钱,她走上了职业枪手的道路。
从平时的小考到去美国读书的STIC考试,穷孩子小琳金钱欲望一天天膨胀,自我认知狭隘,认为反正自己学到的东西,既能帮别人又能赚钱,这是双赢。
而男主是一个少年丧父的懂事男孩,最终因为被同龄人的恶搞,一点点的失去了人生全部希望。从最初恐慌到平静接受,甚至觉得这样的赚钱方式才不愧于他多年的努力……人生开始不断地向下坠落……
他明明感受到女主对他的好感,却一次次撕碎女主的心。
两人人生的悲剧根源是,因为穷根本没建立自己的自尊体系。不是极度骄傲就是极度自卑,都不是正常的自尊水平。
当他们把教育当成了唯一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就像溺水的人唯一能够抓住的救生板,在生活的大海里,抱着这款救生板努力获得生命的希望时,却发现有一种叫做钱的东西,可以轻易地剥离他们的救生板。
即使终身无法参加STIC,努力多年再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留学梦时,还好,有一种叫钱的东西,给了他们在绝望中一点安慰和希望。
可真是这样吗?
02
当教育被贴上了价格标签,就能又贵又好了吗?
男二号小巴和女二号小巴女朋友则是另一种人生的真实写照,他们生长在家境优越的环境,自带一种明星般的气场,以及你不得不承认的高情商。
他们太容易能获得想要的一切,尽管父母亲能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可其实膨胀起来的欲望就像女生膨胀的“压缩面膜”。起初只有硬币大小,遇到水就迅速长大。原来物质滋养的欲望,只会让欲望越来越大,用钱衡量教育的价值,有时是个错误。
尤其是这种极度贫困和极度优越的孩子在一起,彼此看到的都是绝望。
小小的年纪,就知道穷人家的孩子学费都付不起,学的再好能选择的人生机会还是很少,知道有钱人的世界,学习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只有考试时,学习才会显现它的重要性与价值,可谁的人生也不能天天都考试啊。
这个惊天大案的背后,是人性贪婪、胆怯、懦弱的一步步沦陷。其实,不只是孩子,就连他们的父母,在物质面前也沦陷了。
小琳的父亲向她隐瞒了交赞助费的事实,这种牺牲自我的克制,让知道真相的小琳痛不欲生;班克的母亲从不向儿子美化生活,天天用行动无声提醒孩子,我们就是如此的贫穷;而小巴的父母,则把儿子的教育当成一种装点上层生活的必需品,希望通过教育让自己的既得利益在下一代延续……
说到底,不管贫穷与富裕,上等世界与下等生活,尽管生活环境如此不同,可这些家长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最贵却未必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
教育开始变得功利化,“知识改变命运”本是一个正向的励志,但实际上,如今更多是被冠与未来职业的高低贵贱分别,财富多寡对比,甚至是人划分所在层级的标准。
要不连这群高中生的孩子都这么清楚的明白,现在自己就是为了钱而学习。
也许只有极少数的孩子才会真正懂得那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延迟满足。
教育在此处,竟成了对金钱和欲望,最直接的催化剂,这真是一个无比悲伤地故事。
03
当教育仅用物质比拼时,就会离出发时越来越远
想起最近被大家刷屏的买不起800万学区房,也在促人焦虑今天的教育环境。
当中国北京的中产阶级竭尽全力挤上学区房的门槛,却发现自以为的极限只不过是别人的起点,而自己已经无力再匹配更多的教育资源。
其实学区房,也只能帮孩子在某个阶段,进入一个让人羡慕的名校,可学区房,终究是存在有效期的。
别给我说,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你的学区房很值钱。
就拿我所在城市来举例吧。小学使用了学区房名额,你以为房子还能继续升值吗?很多好的学校,都会统计是否使用过名额好吧。
基本上使用过名额的房子也就不太值钱了,因为你可能连自己的二胎娃都没法继续就读同一所名校。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拿来出租给那些在名校附近陪读的家长,算算你的投入和租金,怎么算,你都会觉得投入大回报小,买学区房都不算是一个高性价比的选择。
好吧,就算你是考虑长远的家长,目标一开始就瞄着初中的学区房,结果上了中学才发现,家门口的小学教学质量又不怎么样,(其实是孩子学的不怎么样,但一般中学老师和学生家长,都会一条心责怪是小学没打好基础)后来,孩子初中三年累的气喘吁吁,可还是没能升入名校的高中,原来现在残酷的中考升学率,完全不亚于高考的压力。
教育的不断投入成了一个家庭里最贵的奢侈品,考试变成了最激烈的竞技场,所有人都在拼了命向前跑。
没有人会停下来看一看周围的风景,每个人都在为了分数线和排位而竭尽全力……
不可否认,一方面教育的公平性会让更多优秀的孩子有平等竞技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将整个社会的教育基础提高了一大截,今天的高起点,远比我们小时候那种层级高很多……
但你也不得不承认,整个教育的快速发展虽然跟上了变化的这个世界,但我们在教育中获得一些东西时,也失去了很多。
比如说,职业生涯中,人才选择的“专一性”让我们不能不焦虑。
非名校的本科生几乎与好工作无缘,听说连投简历,只要一看学校,没达到企业内定的标准,就会被直接丢进垃圾箱。
我们一次次地对孩子说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可以有人生的选择权。
到最后才遗憾的发现,怎么选择权一直掌握在别人手中?
职业需要的难道不是在某一个领域最擅长的人吗?为什么一定要这么贪心,把一个萝卜要来填职场无数个坑?职业有如此多的不同的分工和类型,有人擅长这个,有人强在那点,为什么不能匹配最合适的人最擅长的事?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至少在我眼中,真正的教育就是建立一个人对世界、对他人的理解。能让一个人始终对生活保持善意,保持一种源自内心的长久的好奇心。真正能建立属于每个人的自尊体系,让每一个人清晰认识,自己所热爱的一切是什么,通过自己的长处就能谋生。
好的教育绝对不是工业时代追求标准化的产物,更不是简单的标准化产品。
若干年后,我们才会突然发现,自己也曾参与过磨圆每一块石头的打磨过程。当所有的石头都失去自己的表情时,变得统一而麻木不仁,我们发现,我们已经弄丢了自己的孩子,再也无法找回他最初的样子。
这样的结局,一定不是你我想要的。
阅读完喜欢请点个赞,如果能选关注,必是真爱啊!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获行业内最高大奖。
11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选自优美图,谢谢原图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