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3.28——2022.4.3每周思考
1.我努力的打破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做真实的自己,到底有多爽?(我很乐意一周一小时的种田)
2.为什么我会恐惧与害怕向父母要钱的时候,害怕他们认为我消费多?
3.人生第一次真正的享受独自一个人旅行,到底意味着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4.2022年4月2日我出门去图书馆的道路上,通过他人的镜子我看到了的哪些心理状态?
5.《生命·成长》董梅:让我人生真正意义上重新去享受文学的美感和情感上的共鸣以及精神养料的汲取
1.我努力的打破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做真实的自己,到底有多爽?(我很乐意一周一小时的种田)
说实话,在过去2021年之前,我一直都不认同、不接纳自己农村人的身份。(我是一个家有良田、果树、房屋并且热爱生活、享受学习、热爱自然的考研人)并且我瞧不起种地的人,始终觉得特别的穷酸,特别的卑微。我始终瞧不起种庄稼的人,因为我觉得这些人都是因为贫穷。我想我可能受到母亲的自卑,物质的匮乏让她产生深深的自卑感,通过言语的方式影响着我。所以,在之前我认为我的人设就是好好学习,其他的事情都是在浪费时间,并且我过去我并不享受劳动,我更懒惰,我不愿意主动干活、或者做家务。最重要的是我害怕别人会因为自己种地而轻视自己,我害怕自己别人对我的评论、看法。索性我就直接性的逃避,不面对就不用感到压力和不舒服了。
从2022年开始,我越来越享受做家务,通过自己的劳动让房间保持洁净、整齐、秩序化更能够增加心灵的美感并且获得成就感。开始真正种地,是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种地,可以节约金钱、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我从不得不种地的心态——转化为享受种地。这样的过程我也迈出非常大的一步,从过去我在意周叔叔或者其他老婆婆的看法,转变成我不在意他们怎么想我?怎么看待?(2022年考研过程我主动选择每周种地1—2小时)
4.2日是我开始冲破他人看法束缚的第二次,我以为很多人会看着我,或者很多人会关注我,事实上,真正看我的没有几个人。只是我的自我中心主义把自己想的太美好了,太重要了而已。后面我在种地的过程中,我感到的特别的舒服、是那种从笼中长年囚禁的大鹏,突然能够重新翱翔广阔无边际的天空的渴望已久,自由的解放,心旷神怡。最近我是努力在突破不被他人的看法,想法和观点所束缚,因为我知道尽管之前也在尝试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但是,这种提升并没有彻底的战胜“完全的不被他人的想法、观点所影响“的地步。我还需要不断的成长,需要不断的自我锻炼。
能够做真实的自己太幸福,回顾过去,十多年我一直带着虚假的面具与别人相处,最后只剩下一堆的痛苦和无奈。而甩掉一切虚假的自己太幸福了,就如同脱掉几千斤乌龟壳,整个身体、心灵都变得异常的轻盈。
2.为什么我会恐惧与害怕向父母要钱的时候,害怕他们认为我消费多?
关于4月份的金钱消费,我特别仔细的核算,我以为自己尽最大努力节约金钱了。但事实就是,我可能的花费接近400多,我过去设定目标,以为每个月花费在400多不超过500元,但是我觉得远远超过,可能一年在六千多的消费中。我害怕爸爸觉得我的消费过度,主要是我害怕他在金钱上不在支持我,我主要是对于未来的恐惧。对于未来的无意识的认同。也是因为我自己设定了目标,不会超过多少。
我希望自己能够节约的金钱的时候,应该认识到,不应该把幸福感,兴奋感寄托在物质上面,不仅会造成金钱浪费。对于未来的事情不应该有任何的担忧,揣测,对于他人的想法,观点,应该综合。但是绝对不被错误的思想,评论所左右,只有真正的活在当下,保持临在才是战胜一切问题的根本。
3.人生第一次真正的享受独自一个人旅行,到底意味着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从过去一直认为,一个人能够去享受孤独,就是一件非常令人感到魅力的一件事情。也是我一直渴望的一件事情,但是都因为恐惧或时间不足而没有真正的实现。最大的原因还是恐惧,我会害怕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这个人怎么一个人游海洋馆?这个人是不是没有朋友?或者我害怕一个人出门不安全,我会觉得会不会被强奸或者性侵?(是因为我过去了解这个世界是通过新闻、负面新闻女性的被害新闻看的最多,导致自己大脑中形成的世界观与现实世界有出入)
现在想想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精神世界特别的匮乏,以及自己的快乐和愉悦都是寄托或者依赖别人带给自己快乐,不能够活在当下,就会衍生出无限的恐惧和负面情绪。以及我慢慢能够自己静下心来,并且懂得去享受本体的连接。特别是1月份我和卷卷,以及之前和小蚯蚓,和他们一起出去我就不可能跟着自己的感受,跟着自己的频率前行,并且要照顾到对方的感受。而我渴望自己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自己的步伐前行。
今天的海洋乐园的体验感非常的好,是因为我更多的是去用心感受事物本身,并且我也不喜欢人多,不喜欢拥挤,我觉得以后一个人的游行的话,专门要挑选工作日,不过度的拥挤更加能够去享受和体验事物。是因为我有意识的让自己能够静下来心,去享受,去专注和享受当下。并且疲惫时用冥想休息,所以,整体来说我专注当下的频率非常的高。所以,整体享受度也就非常的高。
4.2022年4月2日我出门去图书馆的道路上,通过他人的镜子我看到了的哪些心理状态?
说实话,我很开心自己能够把出门当做锻炼自己心灵成长的加速器和镜子,让自己看到自己在心灵方面的哪些不足?并且刻意练习提升自己的心灵成长维度。(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一面镜子。透过他们,我们才能够真正的认识自己。)(《生命·成长》催眠者黄仕明,就谈到我们可以透过他人了解自己的心理的匮乏,并不是依赖他人满足,而是自己努力让自己满足心理的匮乏,让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自我。人生努力的意义就是追求一个完整的自我。)
1.我看到同龄的异性,我会幻想他着美好的外表,并且会不自觉的激动、兴奋、幻想在一起的幸福感。(审美需求、被爱需求)
2.我会认为自己是最美丽的,然后周围的人都会欣赏的美丽,我也有一种窃喜和优越感,如果有人比我美,我就会不舒服,嫉妒就用精神层面去打压。(自我中心主义/自卑/有条件的自信)
3.看到长相丑陋、单身很久、工地的工人我都会产生厌恶、会觉得被性侵的案例可能会发生在我的身上。(群体偏见/被害妄想症)
4.我还是会想要去想通过别人、其他人证明自己,我害怕别人低看自己,仍然会想要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否则就会感到自己没有价值
我会毫不留情、真实地、不加掩饰的解剖自己的心理,只有正视心理问题,才能够超越,才能够纠正。(希望给读者们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人性是不善不恶的。正如心学大师王阳明所说,无善无恶心之体,而为善去恶致良知。出现恶的念头我不会否定或怀疑自我,而是通过反思、更高的善去战胜自己的恶。我的主要是通过阅读优秀的经典作品文学类、哲学类、心理学类战胜自己不正确的想法。)上面四点扭曲的想法中,可以看出我的自我价值体系并没有自给自足,我完全是通过外在的别人的看法,通过外貌,看出我自己的内心的极度匮乏。不要以为看了多少书,你的精神世界就富裕了,精神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终生成长是我的目标。
5.《生命·成长》董梅:让我人生真正意义上重新去享受文学的美感和情感上的共鸣以及精神养料的汲取
事实上,董梅古典文学领域的专家,也是古典文学的资深爱好者,她说,文学对她来说就是“安身立命”。如果离开了文学,她的精神生命必然会枯萎。我惊讶于她对文学的热爱,同样的我回顾自己对文学的感情,带着非常强烈的功利性目标,提升考研分数。反而失去了对文学的本身的心灵的滋养和美感的享受。在那一刻,回顾过去的文学作品阅读,考研专业书籍教材,我很少感到愉悦和享受,更多的时候如同一个机器人,机械的学习和背诵。
我非常感谢董梅,是她让我知道如何重新建立自己与文学的关系,最重要是享受、愉悦感。只有真正的热爱这个专业我才能够真正的享受学习本身,我才不会造成自己的分裂,更多的与本体连接,而不是虚假自我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