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往。 牧童只是一乡野村夫,不会抚笛吹箫,偶遇《道德经》,边读边想并记录遂成《牧童眼里【道德经】》实为牧童读书笔记。借平台以求交流以矫正认识偏颇不足!
《道德经》第三章赏析
――――牧童对第三章的感知
或许在所有的研究《道德经》的大师面对八十一章的译文都是逐章逐句的,以字面为主,这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也少有对总体思想体系完整地叙述,各版本也只是忙着“依章释意”。
本章(第三章)亦是如此。
牧童以为道是自然万象的存在,因人也是自然万象之一,且又因人在探索认知其它自然万象的同时也因人的存在又摸索总结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以文字或口碑相传的方式被传承。相信其它的物种或许也有心得只是我们仍无法破译。这样一来,所有文字记载的都是为人服务的,所有研究的目的就是搞明白后怎样为人服务。《道德经》是研究了自然万象后以人为主体研究的心得。
牧童认为本章是对民众的教化,是对圣人(或执政者)提出了要求。要严以律已以天地万物为已地修行,要体察民情,督导民意,制定法度以处异端,倡导清廉勤俭的生活理念以处异念,这样上行下效进而使天下太平民众幸福。
《道德经》之后,人性被细化了,有了性本恶性本善的理论,在本章中的“智”似性本恶的原型,圣人之治似性善性恶可驯致的原型。似乎说性有善恶,扬善抑恶,规范认知,以民意为先,以民众幸福天下太平为首务是圣人《或执政者》的责任和义务。甚至给了圣人言行规范(不尚贤不贵物)施教(不言而教)的方向(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进而规范上下思想(抑智者),长此以往,天下大同且太平矣。或许在此章中有了“法度”的最初雏形。
――――未完待续――
欢迎讨论吐槽赞或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