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活专栏编辑:文言明语
推荐语:家乡的龙舟是童年快乐的源泉,是乡亲们的精神寄托,是所有人的梦想。只要疫情过去,赛龙舟又会回到原来的壮观、激动、热烈的场面,请品读家乡龙舟情结。
理事会乡村生活专栏推荐。
乐安河,家乡的一条贯穿南北的母亲河。又称乐安江、大溪水,在鄱阳县姚公渡与昌江汇合后称鄱江。
石镇,乐安河畔的一个小镇,我的第二故乡,有干年古镇之美誉,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在此歇脚游玩。有诗为证:玉溪河畔石头街,闾巷青阶走千年。乾隆南巡传佳话,江南遗韵古今存。
明清以来,这里便水运繁华,商贾云集,享有“玉溪渡”之美誉。
今年端午节回老家走亲戚,本以为可以一睹乐安河畔龙舟赛的盛世繁华,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政府严禁龙船下水,“扒龙船”这项民俗活动搁浅了。
没有龙船的端午,过得惦念而不热闹。
我走在乐安河的圩堤上,眺望远处,夏季汛期水位上涨,汪洋一片,河面平静得象一面镜子,除了几只水鸟在水中嬉戏,只见防汛办人员的巡逻艇“嗒嗒嗒”来回巡查,丝毫不见往日热闹的样子。
忆起孩童时的端午节,乐安河那是极致的热闹。沿河两岸十里八乡的居民都会聚集一起,开展一项既时尚又传统的活动“划龙舟”。
“扒龙船喽!”每到临近端午,河边人都纷纷涌动这个念想,只要鼓点一响,鞭炮齐鸣,上百条龙船就会在乐安河上演速度与激情的震撼!
不知何时开始,政府部门为了弘扬民族传统,传承端午习俗,活跃地方经济,各乡镇村民积极参与,民间“划龙舟”这项喜闻乐见的活动又在乐安河上演。
正走着,圩堤内河开阔地有一家“张师傅”龙舟制作作坊,张师傅正在汗流浃背地做龙舟,引起了我的好奇,和大爷搭讪起来。
“大爷,你这么大年纪,还做龙舟,身体吃得消吗?”
“我天天在田地里干农活,力气大得很,身体好着呢!”说着举起胳膊,露出了结实的肱二头肌。
“大爷,你年轻时候就做龙舟吗?现在都不划龙船了,龙舟还有人买吗?”
“从爷爷那一辈开始,我们家族三代人都做龙舟,说实在的,我不想这门传统制舟手艺在我手里失传了。”从他的忧郁的眼神,看出了大爷的不舍和无奈。
“你年轻时候划龙舟,也会象现在这么热闹吗?”我又问。
“我年轻那时候扒龙船没有这么热闹,一个村只有一条龙船,关键是那时候穷,买不起呀,一条龙船也是全村人集资筹款的,能参与划龙舟的都是村里最精干的劳动力,一般人想上船还没资格呢!”
“在那个年代,扒龙船不仅是纪念,输赢直接决定着一个村在公社、大队里的威望。赢了意味着后生可畏,后继有人,别人都敬畏三分,不敢欺负的!”大爷饶有兴致,侃侃而谈。
“各村选的都是青年壮汉,还要进行试水,那些动作不协调,不合拍的统统要淘汰。”
“扒龙船要的就是整齐划一,人船合一,龙船才能在水里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这不是选运动员吗?这么严格!现在扒龙船缺人手呢,好多青壮年都在外地哦!那怎么办?”我笑着说。
“有些年轻人,听到村里要扒龙船,都早早就从外地赶来!传统的节日不能忘,端午节吗,要看望父母,走亲访友,要去扒龙船的。”大爷对后辈的期许印迹很深很深。
有龙舟赛的端午,那是极致的热闹又激情奔放
“今天,你去梓埠看扒龙船比赛了吗?”每年的端午节那天,大家彼此见面都会这样问。
每年的端午、农历五月十三这两天,是龙船下水竞技的日子,现场观众非常众多,男女老少,冒着高温酷署、烈日炙烤,齐拥乐安河畔,欣赏一场水面上力与美的精彩展示。龙舟选手也是卯足了劲,奋力挥舞手里的木浆,虽然输赢并没有什么,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团队合作精神,但是自己的龙舟划得最快,跑在队伍最前面,对他们来说,那就是一种肯定,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
飞溅的浪花、飞驰的龙舟,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呐喊声,场面十分壮观,龙舟竞渡时乡民们都来争相观看,沿河两岸的村庄可谓是“万人空巷”。
又是一年五月五,乐安江上舟竞前。喧天锣鼓忆屈原,一曲离骚醉难眠。
张师傅仍在坚持他的梦想,坚持他的职业操守,他希望更多的人来预订、购买他的龙舟,离开时他说:“只要疫情过了,扒龙船这项古老又时尚的体育活动一定还会盛行起来,必竟有很多年青人喜欢它,热爱它。”
期待来年,下一个端午节,疫情解除,病毒远离我们,乐安河又能恢复往日的极致热闹和激情奔放,那该多好!
年复一年,时光爬满了山坡,日复一日,影子叠进了乐安河。河里热闹非凡的赛龙舟,就是我一眼望不尽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