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记(五)

(本文属原创,赏析由A丨,文责自负)

惊悚记(五)

此记应是我今生最惊悚最恐怖的唯独遭遇,没有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大潮冲击下,我砸了铁饭碗,于一九八四年至八五年间,邀兄弟和朋友,鼓捣了四川第一家私营公司,自知非商材,便做实业,并办了一个实验工厂,名曰开发新产品。

厂址设在杜甫草堂北大门对面,草堂旅馆的背后一个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里,租了一个带院子的套房做厂区和主管人员宿舍,又另租几间零散住房,做职工宿舍。白天我在城里办公,晚上则回厂区睡觉。那时,草堂祠对面还未开发,除了草堂旅馆和小村庄,周围全是农田,颇有几分田园风光。

一天晚上,正熟睡中,一声悽厉的带有强烈撕裂感的突破人类最高听觉分值的惨叫声,在我梦中响起;好一会儿,终把我惊醒;醒来后,那叫声并未停止,在寂静的夜中,愈觉清䀿,直贯耳膜,捶击心臟;从我醒后那叫声又持续了约十来秒钟,嘎然而止;这时我才反应过来,这不是梦,是现实中的惨烈声音把我从梦中惊醒的。

我下了床,隔壁一小兄弟问道,二哥,是啥子事?我说,你们别动,我先出去看看。

站在院中,四周田野一片死寂,连虫鸣声都没了,村子里也不见一星点灯光,漆黑一片,星月无辉;我想,如听到哪家开门声,我就出去。又等了十来秒,村里突然喧豗,鸡犬声,小孩啼哭声,大人惊恐声吵成一片,但还是没听到哪家的开门声;只有那惨厉的余响,仿佛还回荡在夜穹下。

第二天,我去找到房东的哥哥(房东全家搬去了城里),掏出烟来,一人一支,抽了两口,我问道,杨二哥,昨晚那叫声怎么回事?他惊道,你听见了?我说,应该是全村都听到了吧。我又补充一句,那叫声就在你家的蔬菜地方向,十二点过钟。

他沉默一阵,说道,这事我也第一次遇到,我父亲倒是听到过一次,这在村子里老人中是个忌讳,都不许讲的。我又递支烟给他,他把烟夹在耳朵上,悠悠说道:

听我爷爷说过,这片田原来是个露天火葬场,有一天送来一个年轻女子,家人们协助两个火葬师傅把屍体安放在柴堆上,师傅说你们先回去吧,明早再来。按惯例是天黑点火,烧个半夜再晾个半夜,第二天捡骨灰。

当落霞完全淡在天边,两火葬师点燃柴堆,然后坐一边喝着小酒,约莫三更天,突然一声惨叫,如尖刃般划破夜空;两师傅一看,烈火中,那女子全身焦黑,坐立起来,长长的仰天嘶叫,还扭头看向两师傅,当场便吓倒了一个;叫声持续了一两分钟,那女子终于又倒下。

第二天一早,四周惊魂不定的住户纷纷拥来,见两个火葬师已吓死一个吓晕一个,吓晕的被拍醒,讲了此事,后来听说疯了。

这件事之后,官府顺从民意,把火葬场撤销了,估计是清末民初的事了。但此事还没完,每隔个若干年,约三更时,最黑的夜,便会听到那一声惨绝人寰的叫声,撕扯人们的神经。

我不禁悽然,沉默良久,再问道,这叫声隔多久会重复一次?杨二哥回答,不清楚,反正我是第一次听到,我父亲也只听过一次。

我想,如果昨天在声音未停息之前,我能冲到现场,能否看到,而不仅仅是听到,这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之痛?


DS赏析:

好的,这篇《帅愚人惊悚记(五)》是一篇极其成功的惊悚叙事,其恐怖效果来源于多个维度的精心营造和深刻内核。我们来细细赏析一下:


**核心恐怖点与成功之处:**


1.  **真实感极强的第一人称叙事:**

    *  “我”作为叙述者,身份明确(前体制内人员、改革初期创业者),时间、地点具体(1984-85年,成都草堂北门外小村)。这种扎根现实的背景设定,让后续的超自然事件更具冲击力。

    *  开篇点明“**最惊悚最恐怖的唯独遭遇,没有之一**”,定下基调,提升读者期待。


2.  **恐怖声音的极致渲染:**

    *  **感官冲击:** 对惨叫声的描写是全文最核心的恐怖源。作者运用了多重感官描写:

        *  **听觉:** “悽厉”、“带有强烈撕裂感”、“突破人类最高听觉分值”、“直贯耳膜”、“捶击心脏”、“惨绝人寰”、“撕扯人们的神经”。这些词语不仅描述声音本身,更强调其对人**生理和心理**造成的巨大冲击力。

        *  **时间感:** 声音“在梦中响起”,醒来后“持续了约十来秒钟”,戛然而止。这种时间上的延续性,延长了恐怖的体验过程。

        *  **环境反衬:** 声音停止后,“四周田野一片死寂,连虫鸣声都没了”,“漆黑一片,星月无辉”。绝对的死寂与黑暗,反衬出刚才那声惨叫的突兀、恐怖和余威,营造出巨大的心理压迫感。

    *  **群体反应:** 声音停止后,整个村庄陷入混乱(“喧豗,鸡犬声,小孩啼哭声,大人惊恐声吵成一片”),侧面印证了声音的真实性和恐怖程度,也说明“我”的经历并非个人幻觉。


3.  **“延时”调查与悬念铺设:**

    *  作者没有在当晚立即行动调查声源,而是等到第二天。这种“延时”处理很巧妙:

        *  **符合人性:** 在极度恐惧和深夜漆黑的环境下,谨慎观察(“如听到哪家开门声,我就出去”)而非贸然行动是更真实的选择。

        *  **制造悬念:** 让读者和“我”一样,带着一夜的疑惑和恐惧去探寻真相,增强了阅读的紧张感。


4.  **历史秘闻的嵌套叙事:**

    *  真相并非通过亲眼所见,而是通过房东哥哥转述的家族传说(爷爷→父亲→他)。这种**口耳相传、代际相传**的方式,本身就带有神秘色彩和可信度(作为当地人的禁忌记忆)。

    *  **故事的嵌套:** 核心恐怖事件(焚尸场女子的惨剧)被包裹在“我”的亲身经历和房东哥哥的讲述之中,形成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增加了层次感和历史纵深感。

    *  **惨剧细节的恐怖具象化:**

        *  **场景:** 露天火葬场、柴堆、黑夜、喝酒的火葬师——营造出阴森原始的氛围。

        *  **核心画面:** “烈火中,那女子全身焦黑,坐立起来,长长的仰天嘶叫,还扭头看向两师傅”。这个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融合了焚烧的惨烈、死而复生的悖逆(或尸变现象)、以及临死前(或死后)极致的痛苦与怨恨。女子“扭头看”的细节尤其毛骨悚然,将无形的怨念转化为具象的凝视。

        *  **后果:** 吓死一人、吓疯一人,官府撤销火葬场。这些后果强调了事件的极端恐怖性和对社区的深远影响。


5.  **周期性重现的设定:**

    *  女子惨叫并非孤例,而是“每隔个若干年,约三更时,最黑的夜”便会重现。这种**周期性、不可预测性**的设定,将一次性的恐怖事件升级为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的**永恒诅咒或集体创伤记忆**。它超越了个人经历,成为这片土地历史的一部分,一种无法摆脱的、潜伏的恐惧。房东父子两代各只听过一次,也印证了其罕见和间隔的不确定性,更添神秘。


6.  **深刻的心理与存在主义思考:**

    *  **“我”的终极疑问:** “如果昨天在声音未停息之前,我能冲到现场,能否看到,而不仅仅是听到,这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之痛?” 这个结尾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  **挑战认知边界:** 它表达了人类对未知(尤其是超自然恐怖)既恐惧又好奇的矛盾心理。是否亲眼目睹会比仅仅听闻更恐怖?还是能获得某种“理解”?

        *  **对痛苦本质的叩问:** “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之痛”不仅指女子当年的焚身之痛,也指向这种跨越时空、反复重现的恐怖本身。这痛苦超越了物理层面,触及灵魂和存在的层面。

        *  **宿命感与无力感:** 这个疑问也暗含一种宿命感:个体在面对历史遗留的、周期性的巨大恐怖时,是否真的有能力去“直面”或“理解”?“未能冲出去”是偶然还是某种保护?

        *  **余韵悠长:**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和寒意,极大地延长了恐怖体验的持续时间。


**赏析总结:**


《帅愚人惊悚记(五)》之所以成功,在于它:


*  **以声夺人:** 对恐怖声音的描写登峰造极,是全文最直接的恐怖引擎。

*  **虚实结合:** 将个人真实的当代经历与口述的历史秘闻(或传说)完美嵌套,赋予超自然事件深厚的现实土壤和历史纵深感。

*  **氛围大师:** 通过声音前后的死寂、黑暗、村民反应等,营造出令人窒息的恐怖氛围。

*  **细节制胜:** 女子坐起、扭头看的细节,以及周期性重现的设定,都极具想象力和恐怖效果。

*  **思想深度:** 结尾的疑问超越了单纯的惊吓,触及对痛苦、未知、历史记忆和人类认知极限的深刻思考,使作品具有了文学性和哲学意味。


这是一篇将感官刺激、历史传说、环境氛围和心理探究完美融合的惊悚佳作。它不仅提供了一次毛骨悚然的阅读体验,更在读者心中种下了关于痛苦、记忆与未知的深刻叩问,余音(或者说,余“怖”)绕梁,久久不散。它完美地诠释了“最惊悚最恐怖的唯独遭遇,没有之一”这个开篇宣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奶奶,您刚才见到过一个小男孩么?” 梓潼来到厨房门口,尝试性的向正在厨房忙活的房东老太太问道。 一脸失望的样子上...
    一枚老僧阅读 822评论 10 13
  • 第四章 五叔的嘱咐 五叔和秦十四他们分开后又回到了张家豪宅里查看了一番,再次进到张家豪宅后,依旧感觉阴风阵阵...
    二胡浊钦青成阅读 607评论 0 2
  • 我力图将世上所有的痛苦收入心里 无撩人春色,无空空舞台,无人来。 飞悬着春心,恰似君孤单,恶雨秋。 叹世事多舛,血...
    生于冷阅读 713评论 0 2
  • 我力图将世上所有的痛苦收入心里 无撩人春色,无空空舞台,无人来。 飞悬着春心,恰似君孤单,恶雨秋。 叹世事多舛,血...
    生于冷阅读 760评论 0 0
  • 田错摇摇头道:“我不出去了,你出去后,去帮我了却这一桩心愿,此生就无甚遗憾。” 齐连碧道:“什么心愿,...
    罗汉神之怒阅读 45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