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梦-基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

早上有约跑,5:00前就醒了。然而,天正在下雨,我继续睡觉。

回笼觉里,我做了一个梦。

梦见家里来了十几个孩子,大小不一,还有家长。一群群的孩子,要么坐在床上看电视,要么在地板上打闹嬉笑,家里一片混乱。我让自己的孩子收拾东西,让她赶快去睡觉…此情此景,我快崩溃了。我扯着嗓子吼(梦里真吼不出来),请他们安静,我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答:从甘肃来的。我们那里天干,环境恶劣,没有地方可去。

问:你们要待多久?

答:不知道!

问:我们家小,容不下这么多人,怎么办?

答: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

….

听着这些回答,看着这个场景,我好茫然无助。但事情既然这样,我的心情反而比之前平静得多。

我缓和了气氛,继续问:要不,我们一起来讨论,怎么面临目前的困难?

...

此时,我醒了。梦里的情形清晰可见。我怎么会做这个梦呢?我内心里反复问自己。是与昨天写的文章有关,习惯用正面管教的理论专注于解决问题?还是与前几天微友发的外国考察团家里入住有关?我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我找来《超越自卑》,一查究竟。《超越自卑》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巅峰之作。他认为,优越感来源于自卑,消除自卑最好的方法,便是建立优越感,以此来摆脱自卑带来的心理弱势。

《旧约》指出,梦一直都被解释为未来事情的预兆。

解梦旧观点指出,希腊人、埃及人和美洲的印第安人都把梦当作治疗的方法。

弗洛伊德学派认为梦具有可加以科学解释的意义,但常把梦带出了科学的范围之外,把梦的背景归之于性,在梦里还能发现一种求死的潜意识欲望。

个体心理学认为,梦是想在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他当前的问题之间建立起联系,而又不愿意对生活方式作新要求的一种企图。生活的方式是梦的主宰,它必定会引起个人所需要的感觉。我们在梦里发现的每一件东西,都可以在这个人的其他特征和病症中发现到。无论我们做梦以否,我们都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应付问题,但是梦却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支持和维护,即它留下来的新进以及它和整个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看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派对梦有不同的诠释。

回到梦里,我尝试用个体心理学来解析。

原来,梦的目的是引起让我准备应付某种问题的心境,这和个人日常生活完全相同的人格。可见,梦里的场景展示了我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生活的诠释。那我个人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我目前面临了什么问题?我努力回想。这与我的童年经历有关吗?原来,我一直承受论文拖延之苦,不能释怀。在我的人生词典里,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愿意,我一定会去完成。而现实是,我拖延了3年,还没有完成。所以,曾幻想,集中一周全心投入做论文,结果会是怎样呢?期待、着急、努力与退却,压得我踹不过起来。看来,是时候要根除这个问题了,它用梦来表达我的心境。我要逐渐开启并真实面对。虽然目前困难重重,但我决心要完成。

我明白了梦的来源和出路,释然多了。陪伴内在小孩,给予鼓励,慢慢成长,解决亟待完成的任务,是我目前生活的重点。期待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丫头就是经常在木头桌子上吃饭,在小板凳上发呆,洗脸毛巾的挂饰是可爱的小苹果,还有就是美美看到米老鼠妹妹,我忽然就乐...
    花儿语树阅读 773评论 0 1
  • 有时候真的很讨厌这个地方,诶呀,不开心的事情真多,讨厌的人也真多,怎么就不能好好的活着呢,爱自己吗,问问自己吧
    咸水屋丶阅读 1,176评论 0 0
  • 我的歌《入梦》,普通话原词曲是1988年初写的。那时候我借住在朋友空的房子里。上阁楼睡觉之前,我看了一眼路灯从外面...
    郑耀华记事阅读 1,579评论 0 1
  • 睡觉吧,明天还要上班! 把冰箱里下午喝剩下的一小瓶芬达喝完了,睡觉!
    澄田君阅读 1,47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