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禁酒令寒了人间烟火

      近期,针对违规吃喝问题的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旨在狠刹利用公款或职权进行奢靡享乐、利益输送等“舌尖上的腐败”。然而,部分地方在执行中出现了将正常餐饮消费与违规吃喝混为一谈的“一刀切”倾向,引发社会关切。对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及时出台认定标准,央媒密集发声纠偏,为整治行动划清边界、指明方向。这深刻警示我们:整治违规吃喝,关键在于精准施策、久久为功,绝不能简单粗暴地“一禁了之”。

        一、厘清边界:严防执行变形,杜绝懒政思维

        整治的核心目标明确指向权力异化下的奢靡享乐与利益输送,绝非禁止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正常人际交往与合理个人消费。任何将工作日下班后私人饮酒、普通朋友聚餐或人均消费极低的便餐都视为违规的做法,是对政策的曲解。这种“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的极端倾向,本质上是规避责任的形式主义与懒政怠政,不仅挫伤干部积极性,更会无端损害市场活力与社会烟火气。必须严格依据认定标准,精准区分“违规”与“正常”,确保政策靶向明确、不枉不纵。

        二、精准识别:聚焦真实危害,依靠制度保障

        违规吃喝的危害不容小觑,它是腐败滋生蔓延的温床和催化剂。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利用公款报销私人消费、将高档消费伪装隐匿等行为,严重侵蚀党的肌体健康,破坏公平营商环境,损害政府公信力。整治必须保持高压,但精准治理是前提。要依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明确的认定标准,综合考量费用来源、参与人员关系、用餐目的场合及其对公务廉洁性的实际影响等关键要素。同时,要强化制度执行与智慧监督,堵住“精致走账”等漏洞,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提升监管穿透力,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让正常交往不受干扰。

        三、彰显智慧:平衡刚柔并济,守护发展活力

        有效整治违规吃喝,体现的是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的治理智慧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政策的刚性约束旨在清除腐败土壤,其最终落脚点是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因此,在坚决刹住歪风邪气的同时,必须保护干部正当社交权利、呵护市场主体合理消费需求、守护人间烟火气息。脱离对“酒桌经济”的畸形依赖,推动餐饮等行业向品质服务、文化体验转型升级,激发内生动力,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让干部从无谓陪酒中解脱,节省的不仅是财政开支,更是干事创业的精力与身心健康,让正常消费活力恢复,受益的是民生经济与社会和谐。

        整治违规吃喝是一场关乎作风建设的持久战。唯有坚持精准界定、依法依规、分类处置、常态长效的原则,既以雷霆之势斩断利益输送链条,又以绣花功夫保障合法权益空间,方能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最终守护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与生机勃勃的人间烟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