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请教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先生说:对于想说的先去做,然后再按做的说便是了。
[愚悟]
这句话的意思比较好理解,如果解说的再简单直白点,就是先做后说。夫子这样回答子贡,可能是因为子贡有先说后做,或只说不做的缺点,所以告诉他应该先做后说。是啊,非言之难,实行之艰也。现在也有类似情况,比如有些人能说会道,口若悬河,却从来没有按自己说的去做过,说一套,做一套,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会成为君子呢?所以本章就是提醒大家,人不可大言不惭、无所事事,这样终将害人害己。
《论语》中有很多记载问仁、问孝、问君子等问题,夫子给出的答案多有不同,如前面几章的问孝,这并不是因为孝、仁、君子的意思不同,而是因为问的人水平、习性长短高下不一,所以夫子给出的答案也不尽相同。其实,这也正好说明夫子是因材施教,让人各得所宜,各有进步。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先生说:君子团结而不结党营私,小人结党营私而不团结。
君子:这里指有德之人解。
周、比:这两个字都是与人亲善的意思,只是周为公,普遍与人亲善;比为私,偏党也,所以不同。
[愚悟]
本章的关键就在于理解和掌握周、比两字,其实两者之差只在于公私而已。公者,为大家,为天下;私者,为自己,为小部分人。所以说君子小人,一心之求,高下之别可以说是差别巨大。后面君子小人还有和同、骄泰之分,都是以对举的方式进行比较,学者宜深体会之。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先生说: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而无所得;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危险了。
罔:有三种解说。一说迷惘的意思,只学而不思考,不反求诸心,最终会迷惘而无所得。一说诬罔的意思,学而不深思,不精思,不分辨真义所在,以非为是,诬罔其所学。一说欺罔的意思,学而不思,尽信书而不思,被书欺罔。三说都通,此处取第一种解说。
殆:有三种解说。一说危殆的意思,即危险,思而不学,不习其事,则事无征验,疑不能定,所以危而不安。一说疑惑的意思,思而不学,只会越来越疑惑。一说精神疲怠的意思,多思徒使精神疲怠,而无所得。三说都通,此处取第一种解说。
[愚悟]
学、思两件事,应当互修并进,如前章温故知新一样。两者缺一,都会陷入迷惘危险之中,而学无所得。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要学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单说书籍一块就不知道增加了多少,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思考,会很容易迷失在文山书海里。看看这个觉得有道理,那个也不错,甚至于出现鸡汤文和反鸡汤文这种矛盾体,让人无所适从。所以倘若不思考,你终将一无所获,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那么应该怎么学习呢?以前学习按照经史子集这个先后顺序进行,现在也可作参考。先读经典,去追寻和思索先哲们的思想,再读历史,那是检验先哲们思想的现实途径,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的思想才能成为你的信仰,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就有了自己的主心骨,此时再去看那些文山书海,如同再看子集一般,虽多,也不过是多个办法,多条路而已。这样,你会知道,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纯博一笑而已;你也会知道,信仰不会变,方法却是多变的。就像读了《论语》,感觉夫子原则一大堆,会不会有点愚啊,再一读《春秋》,你会发现夫子做事也讲究随机应变,但是人生的大方向、大信仰从未改变。
程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