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偷闲

见缝插针、钉子精神以及碎片时间,说的都是一个概念。

高中时期,在一本《读者文摘》上面读过一则题目叫《忙里偷闲》的小故事(时间太长了,只记得大意):

一个钢琴家在学钢琴的时候,他的老师问他:平时你是怎么安排练习时间的?他说,我就是天天在一个固定的时间里练习钢琴的。老师很认真地说,等你长大工作了,你就不会有大块的练习时间了。你应该学会利用空闲时间,一小段一小段地练习。钢琴家长大后,果然真如老师所说,每天忙于工作。于是他就利用碎片时间,继续他的钢琴练习。最终他仍然取得了进步,没有荒废他的技艺。他回忆说,快速集中脑力并没有那么难。

从我的体会来看,使用碎片时间的难点并不在于快速集中脑力,而是事先的计划。

也就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只要我们事先有目标,有所追求,就会有意识地利用所有的碎片时间去实现每一分每一秒的进步。

至于说切换任务耗费不必要的脑力,主要问题出现在不同任务的切换上。实际上,如果只有一个核心任务,就会省却切换的思考过程,而让心力不断地集中在唯一的一个任务上。

在这里,一时一事的做事守则照样起作用。

注:几乎所有的时间管理,除了技巧之外,最终都集中到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动力上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