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上飞机的前几天自家男人很肯定的说要去机场送我,于是我设想了各种分别时候的气氛,从含情脉脉到抱头痛哭,最好天降小雨,整个世界都为一对拆散的小情侣落泪。不过无论哪一种浪漫的场景好像都不适合发生在机场的凌晨六点半,以及,绝对不适合发生在爹妈的注视下。这样一来机场送别这出戏便没人陪我演,总不能让这家伙在我家睡一个晚上然后大早上睡眼惺忪地被爹娘拖到机场……上飞机前一天我跑到他家给阿姨拜年,爽快的蹭了一顿送行饭,在车站磨叽了一会儿之后就稀里糊涂的坐上了126路公交车。一个月后的今天我坐在南半球的某一间客厅的某一把椅子上赖着不肯睡觉,努力回忆,但如同电影里的少年PI一样怎么也想不起来我们是怎么道别的。我知道他一定牵着我的手,我仿佛看到他的嘴一张一合,可是说的是什么呢?记忆里的马路上汽车来来往往呼啸而过,我什么也听不见了。
奇怪是,登机那天早晨的情景就如同被大脑里的录像带录下来了一样,通往机场的高速公路和黑黢黢的工地在巨大的绿光、黄光工地灯照射下的轮廓,坐在小汽车里的姿势和位置,找停车位的片段,爹娘从后备箱搬行李的动作……这些细枝末节全都深深地映刻在我的脑海里。禄口国际机场里没走几步就找到排队进安检的地方,小门被金属围栏围住,门口的工作人员冲排队的人群嚷嚷:“没有护照的家属送到这里就可以了。” 孙女士怔了一下:“哦,那我们还不能进去。” 蒋先生把手上巨大的行李箱拖给我:“那你自己进去吧!路上小心。” 我“嗯,嗯”的答应着,回头利索的挥挥手“那你们走吧!噢走赖!”在拖着箱子直线走了50米之后我突然发现好像还没来得及好好道别,认真道别,说点像电影里道别时应该说的话。想再看看爹娘,可回头发现,远处人群熙熙攘攘,已经看不见他们的脸。 我猜想那时他们应该还站在某处,看着我,但走过那一道门,我却看不见他们。我回过脸恍恍惚惚跟着人继续向前走,不知不觉就湿了眼眶。
人这一生,要走过多少门,又目送多少人走进那扇门?走过最后那一道门,你是否还能在人群中找到我?看见我?
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所谓“机场送别”的真正意义。
可能还有下一次,下一次你一定要来机场里送我。机场里灯光总是亮的,好把你的脸看得更清楚。机场里没有车来车往,好把你情话记得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