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子木老师分享的主题《你问的问题决定你是谁》前,对于如何提问,我就有很大的疑惑,有时面对难得的可以向行业内的专家提问的机会时,脑袋会发懵,一方面很想对方解答自己的迷惑,另一方面,我却不知道可以提问什么,怎么问,为什么这样问。
所以听课的过程,我特别好奇,子木老师会分享出怎样新奇的观点,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切中到我的心,同时又引发我的不解。
人们通常自己有答案,却不知道问题在哪
不知道问题在哪,这个是的,但为什么说我们自己本身有答案?
在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上,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扰,因此会产生不少焦虑、恐惧、紧张的情绪,通常会有种莫名无力的感觉,恨不得有个人可以踩着七彩祥云搭救自己,一一帮自己戳破眼前所有的迷茫泡泡。
然后试着去向优秀的老师请教:
→面对选择,我如何确定那条路才是自己真正想走的?
→我要不要和别人合作开展工作?
→怎么可以找到自己的天赋?
→人际交往很苦恼,怎么卸掉自己的心理包袱?
……
面对解答,有时合心意,有时不一定合心意。对了,突然明白,就是这个“心意”,在分辨合与不合,那心意本身就是我们内心的答案。
再回归自身自心,如果我内心有答案的,那我为什想问别人?我看到了内在里面不敢做决策的自己,我没有勇气为自己的想法、行为负责,我需要在外面拉票拉肯定增强我做事的信心。假如失败的,很自然就是别人的责任,细思极恐,我在把整个人生寄托在别人身上。原来以往的自己在重复着这样的思维模式。
敢于向自己提问,拿回属于自己的能量
既然看到了,我就不想再重复过往的人生。再深一层理解,这个“提问”,早已不是提问本身,而是真真切切的愿意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我们外在的一举一动,正是受心中问题的切换所支配的。
当我愿意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时,我的问题聚焦点,就会变得不在“别人的错、别人不好”身上,而是会更多的思考,怎样让自己过好,聚焦在好事上,然后体现在行动上,就不会觉得生活总有层出不穷的问题了。关注什么,就会吸引什么,这回终于切身体会到了。
我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愿意为自己负责,愿意成长自己。当我有颗慈心真正的悦纳自己任何一方面时,我就不会因为比较产生焦虑,也不会因为比较而对他人有区分评判不接纳别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自己,只是成长的课题有所不同。
把自己拉到最高维度,把问题产生器关掉
刘丰老师说过,一维有一维的美,二维有二维的美,N➕1维有无限的可能性。是的,我们所处的维度不同,看到的视野也会不一样,有时恰恰是因为当前所处维度我们所看的而受到局限。有时同样一个问题,在我们身上也许是个很大问题,但放在别人身上很可能什么也不是。
又或者可以这样理解,随着成长,如果拿以前最困扰我们的事放到现在让我们解决,估计我们立马就可以将它破掉,我们能完整清晰的看到前因后果。那为什么我们当前遇到的事,会让我们受困,仅仅是因为我们身在局中吗?我想更多的可能是我们就像破茧的毛毛虫,在寻找突破口,一旦冲破,就可化身为蝴蝶🦋,飞向早已向往了不知道不久的天空。
如子木老师所言,转念,会产生非常大的威力。关注问题本身,我们会被问题所障碍,负重难行。如果关注问题背后的意义,思考转变突破,那人生每一天都会翻转新的一页,而不会日复一日过着重复无聊的人生,让自己抱怨不已。
对当下、未来的每一天,欣喜不已,不知道又会有怎样的好事等着自己呢^_^拿回自己人生的主导权,感受着满满的能量。我愿意把精力聚焦在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事上,慢下来去感受早已拥有的富足、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