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比奋斗和努力更重要。
——詹文明
什么是好的选择?
1.热爱而擅长;
2.不计较付出和这件事让你感到愉快;
3.你心甘情愿为之坚守;
4.顺势而为,上善若水。
二、顺势而为,上善若水
逆流而上是达不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地的,愿你能找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生活中,女人爱作是因为自己感受不到存在感和确认感,内心是空的,这个来自于我们对自己的价值的认可和关注。
"我"内心产生的攻击背后是自己不满意自己,把"超我"放在了本我和自我之间,本质是与别人无关。
曾经在一段时间里,我活在深度的自恋里(自我世界里,因为外面受伤了,退回到自己的躯壳里疗愈,这是从小的模式),产生的对抗,逃避和隔离,并不利于事情的解决,正如海蓝博士所言:
在乡村里成长,因为缺爱而看不见自己的价值,因自卑而产生高自尊和敏感,无力感产生的控制感(向内攻击的受害者剧情或者向外攻击的破坏关系者),尤其是两个人学了心理学,相互之间会有投射和剧情。
只要别人不如我所愿,我就产生内心的投射和评判,尤其是学了心理学技术之后,更理直气壮去分析行为的产生动机。
这个人……有一点,目中无人,嗯嗯……她就是这样的。
"我这么优秀,怎么没有人看见我呢?这个人真是瞎了眼……
一幕幕的剧情和戏剧性的期待,让我的感受很敏锐也接收到更多的信息,信息太多时,就产生冲突。
在关系中,如果我们对自己严苛,自然会对别人严苛,所以对自己温柔以待,才能放过别人。
今天看一本书,在书里说一句话:
忘记你所知道的一切,一切归零,逆流是无法到达你的目的地的,你只能顺流,顺势而为,一旦对抗你就内耗,静观才能消除你的内伤……
不要把自己的情绪放大,敏感的人,收到的信息量大,不需要再放开自己的内心了和所学知识先消化,需要减法。
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吃吃喝喝,不忘初心,按照客观和社会的逻辑来做事,然后走出自己的自恋,看见别人和他人链接,看见社会的运行规律和规则……
简单地爱,不需要过度努力和刻意证明。刻意努力得到的那不是爱,是"小我"的证明,真爱是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的。
那些敏感的人,本身也是优势,也是劣势。
犹如在网上看到一段话:"
对于许多高敏感人群,外界的评价往往集中在他们的“脆弱”和“想太多”这样比较显在的缺点上,所以他们时常处于一种低自尊或群体压力之中,这造成许多高敏感的人不太愿意接受自己。
于是,我们学着去迎合,学着去陪笑脸,学着假装喜欢社交等等。
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他们不仅把自己逼得人不人、鬼不鬼,时间久了,也让人觉出言不由衷的虚伪来。
这世界没有完美的人格特质的,任何一种特质都有利有弊。
与其伪装自己,何不专注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人要真正地开心,或者想要真正地释放自己的潜能,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正确认知自己,认同自己。"
也正如伊尔斯·桑德在《高敏感是种天赋》中说:
高敏感的人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他们有非常发达的触觉,能够迅速感知到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但如果没有及时得到验证,他们就会在自己脑海中迅速幻想和构思出各种情节。
解释一下:
如果早期的潜意识或者体验比较糟糕,人的挖坑的速度和编造的恐惧故事就越快,也会产生我认为的是事实,让自己忧虑和担心。
其实,我们担心的事往往不会发现,方法是需要你写下来,看看这个担心来自于什么地方?
在很多其他的场合,高度敏感的人一直是个习惯将痛苦内化,默默伤心、暗自流泪的人。
例如:一个小女孩,在外面强颜欢笑,被一两句话伤害后,她偷偷地躲到门口的背面,暗自流泪。
当然,有时候她也会利用这种能力,故意说一些尖酸刻薄的话,而这些话往往直戳人的心窝子。
事实上,她是撒娇和伤人的高手,因为她最知道别人喜欢和忌讳什么。
一般来说,高敏感的人,内心戏都十分丰富。这是创造的来源,作家,诗人和艺术家都有这个特质。
值得一提的是,伊尔斯·桑德还在书中特别指出:
跟许多人的印象不一样,高敏感的人并不都是内向之人,其中有30%都表现出热衷于社交——这多半是迫于社会压力,预防别人把自己视为边缘性人格。
但社交对高敏感之人是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强大的信息感知能力,会在这种频繁的社交中让自己精疲力尽。
伊尔斯·桑德说,高敏感之人虽然情绪容易波动,但同样具备超强的共情能力。
同时,高度敏感的人需要建立主客体关系和清晰的界限感,不然容易产生共情之后,导致情绪沉迷其中不容易走出来。"
——读书笔记~关于敏感
以上是昨天看了一篇文,关于高度敏感的人,当我们的情绪打开后,感知能力提升了,如何更好地调整自己?
这个阶段,好想分享。
其实,我的内心里很想有人告诉我,包仁丹,你已经足够努力了,温柔对自己~你可以的。
一包仁丹,家庭教育咨询师(个人成长,亲密关系,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