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去年的公开课被大家广为传播与分析,比较核心的要点在于不希望微信成为时间杀手,大家最好即来即走。也即是说强调其工具性,包括即将推出的应用号。这意味着微信从一个超级app只能往上走,就是做os。
问这释放出怎样的信号与机会?
呵呵,总是有路让出来,留给后浪拍前浪的。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进化的必然。即便小龙兄放的是烟雾弹,也不会阻挡生命周期的更迭和趋势的车轮。
2016年最热最高频的词大概就是供给侧啦。
记得曾经向一位教创业创新的博士朋友调研微信的使用障碍,话音未落,哥们披头盖脸就来一句:妄想通过改善用户体验而颠覆微信是不可能的。
Nothing Is Impossible!
微信的供给侧真的就做到位?不可以有更高品质啦?
当社交性逐步往工具性走时,供给侧已然发生了结构性调整。对我而言,这个调整甚至或许其初心定位都意味着越来越明显的一个感觉和体验,就是微信真tm的无趣。
你会发现微信有趣,现在还能引爆高潮的恰恰是基于社交的一些情景化的点。比如过年时亲人朋友群的红包接龙游戏,比如满足好奇心的红包照片。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熟人社交固然链接了世界。但不都叫嚣着世界这么大,总想去看看嘛。当你的世界总是这些你熟悉的陌生人来来往往,再美的美女再亲的关系也会耐受疲劳,窒息无味。
耶和华说,先知在自己的家乡从来不受欢迎,木匠的儿子能有啥子神迹?熟人的心态远远比陌生人复杂,相处也比陌生人麻烦。
当然微信之所以灭微博又是硬币的另一面,抛开使用便捷性不说,普通人在微博几乎都是透明,当一个人没有舞台没有观众没有链接时,选择熟悉的温暖是下意识自足的本能。
至于说公众号和社群的链接红利。一来需求方的审美疲劳需要新的链接方式和g点刺激,从马车到汽车火车,最后可能是要飞机火箭甚至时空穿梭机的,新的链接形式是效率更是场景本身。二来,要释放且放量供给侧的潜能,就要为其提供好的环境和工具,让其用最低的成本完成服务和链接诉求,随时随地轻松自然。虽然双创运动如火如荼,可考公务员的数量依然见长,为啥?创业成功率1,2%,国家的大基数之于个人实际是小概率,成本太高。任何人最后算的就是一笔投入产出的成本账。一本万利,坐享其成哪个不想?
老话就叫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词就是盘活存量资源。
所以,当微信向左时,总有人会向右的。这个向右的发心有两个词:
1、有趣
2、简单
宇宙怎么会只有一个黑洞!
掌门 艾老师
2016年3月8日晨
ps:写下日期发现是过节,那就顺祝各位节日快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