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所看不多的日本电影,屈指可数的日本电视剧里,每每看完总会使我有种荡气回肠的观看享受,惊叹于日本影视作品极致的表现视角和手法,由此传递出的极致思想与独特的日本民族气质。
粗略回想看过的日本电视剧《寅次郎的故事》(电影连续剧),印象较深的电影有《七武士》、《座头市》、《大盗石川五右卫门》、《裸岛》、《幸福的馨香》、《钓鱼迷三平》、《爱的曝光》、《生命》、《铁男》、《楢山节考》、《罗生门》、《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挪威的森林》,当然还是这3部《热血高校》。
以影片背景时代划分,主要有日本古代,二战后期,现代为时代背景的。影像里的古代日本,一片凄苦惨烈之象,民众生活极度贫乏,生存极为不易,与权势阶层的处境形成强烈对比;二战后日本重建,大和民族的勤劳坚韧,奋发精神在影片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反思工业时代种种危机的影片也极端地涌现出来;现代背景里的日本影片,既有展现人性、情感美好灿烂的,也有深刻揭示现代社会各种问题的重口味影片。
日本一直是个极度贫瘠的国家。从物质资源到精神世界,一直如此。直到明治维新之后,才逐渐从穷苦不堪走向富强,不幸的是走上军国主义的邪路,二战后才开始真正走上富裕之路,由一个从来没富国的国家,突然之间暴富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是在精神世界,日本还是摆脱不了贫瘠的基因。历史上学唐宋,后来西化学欧美,骨子里还是受中华文明的滋养,阳明学、论语与算盘,甚至《鞍钢宪法》也被他们学了去。因缘际会,日本抓住了朝鲜战争的机遇大力发展自己,抓住了工业时代大生产的尾巴,一举成就了日本经济的神话。但是精神内核的贫乏,终究没法通过经济大发展超越过去。
因为世代物质贫乏,一方面形成了大和民族极度克制、内敛,而又顽强不屈,吃苦耐劳的精神特质,另一方面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展现了惊人的生存模式,人到70岁就得送上神山喂鹰,插秧舞,武士的生活……克制的另一面就是放纵,杀人如麻,极度变态。这些都被日本影片淋漓尽致得展现出来,直抵人们想象的极限。因为精神贫瘠,就缺乏调和现实境遇与精神世界的信念,这样的心理状态就导引出菊花与刀的民族精神,绚烂至极,嗜血而死,这是两种渡过饥渴一生的方式,加之与生俱来的危机感,孕育出日本独特的死亡文化。
《热血高校》的背后隐藏了这些深层次的因素,同时也是一个矛盾综合体的出口。高中的热血青年为争夺所谓老大的名号,形成各种帮派,热衷肉搏格斗,青春与理想在这里变成无所事事的挑衅与一次次的鼻青脸肿,口吐鲜血,青少年的颓废,是整个社会前途阴暗的缩影。稻盛和夫也对日本年轻人的现状担忧,缺乏前辈们的勤劳奋斗精神。所谓的不良学生都有各自身世家庭的不幸,作为社会基本单位家庭一环的断裂,在子女身上必然会留下诸多烙印。无处不在的黑帮,渗透社会的方方面面。黑道与色情,是两个有着深刻社会根源的现象。
找不到出路,所以迷茫,无处用力,所以需要发泄。日本经济低迷了20多年,工业经济时代诞生了一大批日本著名品牌,而互联网经济时代的企业英雄,却很少见到日本企业的影子,现时最有名的日本企业大概得数软银,不过它主要是做IT产业投资。在这样抑郁灰沉的环境里,年轻人除了无所事事,除了打架,也只好参加黑社会了。
相比前两部,《热血高校3》对剧情、镜头的处理,“软化”多了,不再那么简单粗暴。剧中对这些嗜好暴力宣泄的学生,基本都交代了其各自不幸的身世背景,以此暗示不幸的身世或许是他们崇尚暴力,按捺不住青春期狂暴的原因;最终坐上头把交椅的,反而是一直想改邪归正不想打架的人,一门心思想当老大的最终被教训;群殴场面大大减少,拳头也不见血,甚至很多挨打的镜头只见挥拳,不见拳头落点;飙血的场景寥寥几处……
电影前两部的成功,有其迎合日本观众情绪宣泄的因素。而第3部的“软化”处理,却是一种稍稍的理性回归,寓乐于教的一种反思,而这也给我们认识一个更加立体的日本以启示。
影片中黑帮对中国的调侃,令人喷饭:
『三壬甲*甲午年乙亥月甲申日乙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