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万家灯火中的一扇小窗户,不管房子是自己的还是租来的,在外奔波疲累了,只要回到自己的窝,不管它大与小,华丽还是简陋,都会让我们发自内心的感到放松和解压,因为里头的东西都是自己的,要么是精心布置过的,烙印了我们大部分生活的痕迹。
很多回答将归属感总结为别人对自己的爱,我有不同的理解。对于归属感,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前两日看到一位读者向庆山(安妮宝贝)提出了一个困惑:“如果感受到与伴侣之间无法进行深度的谈话与交流,大多数只停留在为各自观念争辩的层面上,没有被理解或者被解惑的豁然开朗,反而比在想倾诉之前感到孤独,应该如何处理?”
庆山回答说:其一:“伴侣不能兼具所有的功能,这是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建立和丰富自己的内心生活的原因。”其二:“自己的脑力与心力是需要自我训练的。持续学习,持续自我教育。退化与匮乏感大多来自心智继续发展的停滞。读书,思考,表达,创造,应相伴终生。这些比伴侣或人际关系更重要。虽然后面两者也很重要。但前者是根,后面两者是花。”
更深一步,人有时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相处,不知道如何发现自己的本性,安住于本性,渴求外面的人与自己相伴,满足自己的需求。通常会有失望与落空。
当人学会与自己独处,找到自己的本心,适应自己的本性,不被外物所打扰,即便面对再大的变故与挫折,也能够坚守自己内心的一处角落,在纷扰的世界寻求到一丝归属感。我觉得这是忠于自己,归于内心,无可替代的。
再来聊聊阅读吧。为什么我一直在分享,在强调要坚持阅读,这会帮助我们建立方方面面。我们这一代人当中有许多是“先天不足”的:原生家庭背景、认知思维、能力技术。过往的遗憾有时会成为我们止步的借口,但是不能成为我们追求更好的自己的理由。
我认为有两种书,一种是老师,一种是知己。坚持阅读就像是在给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换血,一次又一次地渗透,一次又一次地驱动。使内心拥有强烈的归属感,是自给自足的安全感,是自己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是自己懂得分辨事物的本质,是自己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愿意为之努力。
真正的奢侈品是拥有这三大能力:自我修养的能力、创造价值的能力、学习能力。这个物理世界起什么变化,你的身心都有准备,因为你有一套修养功夫,不受物理世界的侵害。
如果你很难保持阅读,欢迎你常来我这里看看。不妨思考一下,你内心的归属感的来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