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maro冰山的课外拆书练习17/52

《你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选自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拆页若干:

附后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文章架构分析:

金句:

时间在惩罚愚蠢的时候,只能毫不留情。

希望,就是相信明天会因为今天的努力而变得更美好。


很多人都买过一些快速入门的书籍,类似什么几天内精通英语啊、几天内学吉他啊、从小白到高手只需要XX天...市面上这样的书真的很多,我也买过。但是能整个看下来的人却很少,因为总是抱着巨大的热情去学习,没两天就满载失望而归。那些号称几天内就能学会的技能,最终在哪里呢?

为什么大多数人中途放弃了?是书有问题还是我们自己有问题?

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最终还是有人按照书学成了想要的技能,虽然那只是很少数。但古今中外现实不就这样吗?正在精通某个技能的人总数占少数的,这也完全符合28法则呀。

那这些没有走到最后的人到底错在哪里了呢?

1、低估了学习任何一项技能需要重复的次数

现在流行学习一项技能成为专家的10000小时定论。虽然很多方面这个理论有局限性,但它最大程度上说明了学习技能,重复练习的必要性。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脑科学对此的解释:“通过大量重复动作,最终使大脑中两个或者多个原本并无关联的神经元之间,经反复刺激之后产生强关联。”并且这个重复多少次因人而异。

2、低估任务的复杂程度

那些画家随便纸上画个苹果,就那么栩栩如生。但是这个背后,不仅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还需要对空间,阴影、笔触等多方面的研究,最终才能有看起来随便一画终成栩栩如生的苹果;那些作家,写成大作的背后,更重要的是用心的观察、思考和表达。所以要同时掌握多项技能才有可能做好一件事情。

所以,对比自己为什么一项技能没有学成也就清晰了。

所以,一定要让自己有那么一次经历,体验从笨拙到熟练的要经过的无数次重复学习并学习各类子技能的完整过程。体会这个过程,也就会更有耐心,更能看到一点一滴努力去实现的那个希望并且更加珍惜和呵护这个希望,因为它是如此脆弱。

于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是希望,是相信明天会因为今天的努力而变得更美好。

因为有希望,我们更知道成长的重要性,就不会去浪费更多的注意力,就能真正用心去打磨我们需要的技能,就能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更进一步。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对于学习一项新技能或者学习一个新领域,之前我就是个没有耐心的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看这个,明天看见另外一个对我有吸引力的内容又转头去学那个。到头来,一个也学不精学不成。

有很多社群号称21天养成一个习惯,我有加入过,但是连3天的任务也完成不了。

我就是属于那种没有体验过从笨拙到熟练的要经过的无数次重复学习并学习各类子技能的完整过程的人。

A2:我的应用

去年有一段时间我很空闲,感觉生活很无聊很空虚,于是尝试每天学习背单词,为的是让自己心里好受点,自我安慰我不是个堕落的人。然后真的每天背单词,一天50个或者20个,每天打卡,看着打卡的数字慢慢累积,竟然真的好像对自己有种激励的力量。

光背单词学习英语,大概有200多天,后来想想虽然对于学习英语来说很低效,但是大大鼓舞了我。再然后我背单词逐渐减少,每天改成看英语新闻,一天三篇,到今天,打卡第372天。我把这件事情作为我的一项学习养成习惯的技能来练习。

现在,我早不觉得每天看三篇英语新闻是需要毅力才能完成的事情,真的纯是个习惯,不看就会难受。“通过大量重复动作,最终使大脑中两个或者多个原本并无关联的神经元之间,经反复刺激之后产生强关联。”我想我的两个神经元间已经产生了强关联。

笨拙到熟练要经过无数次的重复学习。虽然看有些文章依旧不流畅,但是情况一直都在变好。重要的是心里有希望,我知道我做的正确的事情,终究会达到一个满意的状态。那个状态,就是我的希望所到之处。

以此为经验,我后来想到每天用拆书法的形式复盘笑来老师的概念,第17天,习惯在养成,每天复盘也不需要通过毅力来完成,不需要说什么坚持,就像洗脸刷牙是每天必做的事情。发现养成一个习惯的时间在慢慢缩短,真好。最重要的我知道那个终点也有我的希望,底层的逻辑架构会更清晰,通过不断输入和输出,更好地驾驭文字...这些都是希望会到达的地方。

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希望。

千万好好守候。

拆页: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希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