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匠》敬大爷带你平淡中感悟人生,抚平焦虑的心

今天给大家介绍《剃头匠》这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该片讲述了北京90多岁的剃头匠--老手艺人敬大爷晚年平淡却不平凡的生活的故事,电影有家里长短,有生老病死,有生活的无奈和内心的豁达,令人回味深远,这是一部我舍不得跳着看的电影。

影片开头插入敬大爷为好友剃头的一段场景,冒烟的毛巾,皂子泡沫,行云流水的剃头手法,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


然后是故事的开端,简单的一个小屋子里,一个老古董摇摆挂钟,一声透露着沧桑的钟响(值得注意的是,这台钟其实是慢了5分钟的,要手动调才行,后面的故事有一定的镜头),还有熟睡的剃头匠敬大爷,伴随着钟声开启新的一天。


接着是敬大爷的日常生活了。电影里的家里长短的详细剧情不一一赘述,简述一下两点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

一.折跟拆差远了

家里的房子拆迁,敬大爷家的儿子为了骗取政府的拆迁费,偷偷在里屋加建了一小屋子,工作人员前来劝解并且要拆掉房子。这时,外出的敬大爷回来了,了解情况之后,非常配合政府人员的工作,让工作人员在违规建筑上画上拆字,岂料马虎的工作人员写成了“折字”,敬大爷当场指出“折跟拆差远了”且让其更改过来。在这一刻,这个从民国走到新世纪的老人,一个实在纯粹的老人,令我肃然起敬,“”和“”一字之差,差的那一点水,也不是那多出来的拆迁费,而是可敬的品格。


二.敬大爷的生平简介

其中一个场景是随着几个熟识的老人离开人世,儿孙也不争气,敬大爷便想提前准备好自己的身后事,其中一个要准备的是五百字的生平简介,敬大爷对着录音机,说着自己的生平,敬大爷名叫敬广才,读过书,大学中庸孟子,四书五经等等,可不是读书的料,又去学武,学武不成,便想学唱戏做武生,可父母不同意,只好学剃头,学徒三年,一进门就给师傅师母端尿盆。寥寥几语,道尽敬大爷的一声。敬大爷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有过自己的梦想,做过不同的尝试,读过书,练过武,想唱戏,最后选择了剃头匠这个手艺活,为此吃了不少苦。

这我觉着是整部电影画龙点睛的手笔之一,其实在电影中,一位赵大爷也提及了敬大爷的风光历史:敬大爷不一般,有自己的店,当掌柜的,国民党总司令傅作义、谭新培老板、梅兰芳和四大名旦都是他的客人。我觉着敬大爷的生平很值得我们学习,一个人,开始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能最终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秉承匠人精神,认真工作,乐观生活。


平淡中,蕴含着生活的哲学,这是一部以老年生活为主的电影,有很多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剃头、打麻将、爆肚、坏掉的钟表、钟表老板和成衣店的女销售等等,即演绎着新旧人的反差和社会的进步,又展现人的丑和美,人生五味,生老病死尽已浓缩在一部电影中。虽说以讲老人的晚年故事为主,却没有多少迟暮的哀愁,反而多了几分豁达,能令在喧嚣城市中生活着的人,其烦躁的内心归于平静。

一样的剃头匠,不一样的敬大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