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给一班特级教师与正高级教师忽悠,重申了一个观点:行政体制评出来的名师,多多少少都是对着“标准”做材料做出来的,这些材料也难免有水……这尽管是个普遍性的问题,但是,既然你弄了这身皮囊,总得有些干货来填充这身皮囊。否则,这皮囊不要也罢。但,现实并不那么乐观,我们谋的就是这身皮囊。
于我而言,有一种尴尬是远方的朋友给你发来熟悉的名师忽悠的照片或PPT。这样的情况往往是远方朋友的一种怀疑,一种求证:这名师你熟悉吗,明明两栖(特级+正高),甚至三栖(再+……)了,怎么不是谈自己的荣誉,就是谈谁对他的赞美,言辞之中透露着特别的自信(其实恰恰相反),至于自己怎么做的既讲不清楚,也讲不明白,甚至对教育教学的认知也是有问题的,大跌眼镜啊。
每每如此,只能哈哈,仿佛自己跌了眼镜一般……无论你有多昂贵的皮囊,然鹅,终究只是皮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