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意思是说,十年的时间可以培养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培育一个人才。比喻培养人才要花费很多时间,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今天听了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的经验分享,使我眼前一亮。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却没想到可以变为了现实,把树木和树人完美的结合的起来,通过树木活动来立德树人。
学校简介
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创建于1978年。校园环境优美宜人,人文景象生机盎然。它的特点是一所小班化教学的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发展每一个孩子。学校的教育理念就是“以树育人”。当你来到学校参观时,会感受到学校处处闪烁着文化气息,有智慧之泉、生态树吧、童话走廊等等,每一处景观都蕴涵着文化气息。
结合学校的文化理念,学校也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如:定格动画、百草园的故事、走进植物世界、一人一棵树。
特色课程介绍
其中最具特色的课程就是“一人一棵树”,校园内栽种了近千株植物,品种达到60余种。以深厚的树文化底蕴,影响每一个孩子,启迪孩子的智慧。
每一个孩子从进入一年级开始,就会领养一棵树。在六年的时间内,和小树苗共同成长,要把领养的小树苗,细心照料。在培育小树的同时,又学到了与小树相关的所有知识。比如说这棵树是属于哪个品种的、有什么习性、形态特征是什么、植物文化等等。这是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并不需要教师过多的引导。这样的特色课程必然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
一、个性化与合作化。
在一人一棵树的课程活动中。以发展每一棵树娃为基本指向,凸显他们的个性。每一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和兴趣,由于受到智能和个性特点的影响,所以每个树娃娃,侧重研究的方向必然不同。因而学校给予了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有的学生形成了“一人一棵树诗歌微课程”,有的形成了“一人一棵树美术微课程”,还有兴趣广泛的学生形成了综合性的课程。个性化的树课程,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成就了校园内多元文化氛围。
但是又特别注重树娃娃和树娃娃的合作。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交往特点,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形成小组合作的同一棵树专题微课程,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课程开发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团队意识也增强了。
二、网络环境与资源整合。
在信息手段非常丰富的新时代,学校从信息手段整合入手,充分开发校内的植物学习资源。校园网络全覆盖,再给植物配上二维码进行介绍,学生、老师、家长随时都可以用手机来扫一扫。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对植物形成多渠道丰富认知。同时教师家长,学生也可以通过qq、微信、360云盘等平台实时交流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根据学生微课程开发的需求和能力,在国家课程中引导学生,结合植物资源开展学科整合。比如语文学科的整合,数学实践课程的整合,综合学科的整合。
三、展示与评价。
对于“一人一棵树”特色微课程展示的形式非常多,如:班级活动角、树娃娃做小讲师、制作植物插画、拓印花,参加各种形式的竞赛、植物写生、叶画制作等等等等。
评价方式时十分多样,有班级课程角——互动性评价;有生态五分——阶段性评价;有植物图鉴——形成性评价;还有各类竞赛——发展性评价。这些评价方式,不仅实现了评价的综合性、多元化,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植物科学观和生态文化观。
失败的美好
通过今天的学习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春天,老师让孩子们种植一棵植物,但老师并没有指定到底种什么?而是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孩子选择蚕豆来种。大家知道春季是不适合种蚕豆的,可是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他。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可是蚕豆种子都死了,孩子们就产生疑问:我也是精心的种植,精心的浇水,可是怎么会死了呢?通过查找资料,他们明白了,春天不适合种蚕豆,总结经验,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答案。教育其实就是一个过程,让他们亲历一次失败要比直接告诉他们成功的经验强的多,有时候失败也是一种美好,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能够让孩子们记忆深刻。
种养植物就是建立一个适于植物生长的环境,同样道理,我们培养孩子也要建立一个适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树木也好树人也好,都需要了解其特征,努力创设一个适于其生活和发展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活泼的成长”,这才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