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他人的故事,有自己的故事,有他人和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感而发,或说你,或说我,或说ta,有共情之处,有get到之触,于是统统记录下来。#
此为第16篇。
Positive Discipline
第十章《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以色列心理学家尼拉·凯弗提出的“生活态度取向”理论,重点讨论大人的抉择和行为是如何影响孩子的。
什么是生活态度取向?
从孩提时代开始,就积累着大量潜意识的决定,这些决定共同形成了生活态度取向。
现在,你的孩子也正在形成他们的生活态度取向。生活态度取向并不描述你是谁。它们代表着你在生活中做出的以何种方式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决定。
实际上,成年人既会形成一种基本生活态度取向,又会形成一种次级生活态度取向。
识别你的基本生活态度取向(当你感到自己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或不安全时,所采取的行为)
识别你的次级生活态度取向(当你有安全感时所采取的通常行为)
你的人生蓝图
理解你的人生蓝图(你的生活态度取向,见下图),给你提供了一个作出一些修正的机会。它还能帮助你辨认出你的孩子正在开始使用哪幅蓝图,并且能使你更好地理解他们在感到不安全时的反应。
不论哪种生活态度取向,关键在于其主要动力是为了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阿德勒说:“你的想法没有意义,除了你赋予它的意义之外。”
生活态度取向和养育风格、教学风格
每一种取向的优缺点,影响着你做为一个家长的行为。
安逸型——如果大人能让孩子们在家庭会议或班会上参与制订限制、建立日常惯例、设立目标并且一起解决问题,他们就能更加有效。
控制型——如果大人能通过努力认识到自己对过度控制的需要,并且练习放手的技巧、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技巧、问启发式问题的技巧以及让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做出决策的技巧,他们就会更有效。
取悦型——如果大人不再只关注别人的需要,并且照顾到自己的需要以使自己能够给予更多,他们就会更有效。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让自己快乐,并且要教给孩子们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技巧。
力争优秀型——如果大人能尽力抛开自己对凡事都要“正确”并“最好”的要求,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发现什么对孩子更重要,记住做事情的“正确”方法不止有一种,并且确保将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传达给孩子,那么,他们就会更有效。
生活态度取向小组活动
分成生活态度取向不同的小组,就下面的内容做头脑风暴,并填在后面的空栏中:
1.做一个小标语牌
2.你的优点(小组中大多数人的共同点)
3.你的缺点(小组中大多数人的共同点)
4.这种倾向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
5.就如何增进你的生活质量、改善你的亲子关系,提出具体的改善步骤
练习如下:
1.把上面各图框按1~4分级,把1填在你最不喜欢的方格里。这四个方格从左到右分别代表力争优秀型、控制型、取悦型、安逸型。
2.我的基本生活态度取向是:(填1的方框)
3.我的次级生活态度取向是:(填2的方框)
4.我的生活态度取向的小标语牌应写上:
5.我最大的优点是:
6.我最大的缺点是:
7.我的生活态度取向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8.改进的具体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