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判断事情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可能基于他自身的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形成还得归结到他个人的家庭、教育、经历、看过的书、所遇到的事情等等。
总的来说,这些变量不尽相同,这也决定了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他所判断事情的标准也不相同。但是除去这些比较主观的因素,我们对于有些事情的判断却有着类似的模式,相比于其他事情,我们往往认为以下三类事情更有可能发生:
1、我们注意力关注的事情。比如明星八卦、政客丑闻,本地消息等。
2、众所周知的大事件。比如 911、飞机失事、地震火灾等。
3、亲身经历、生动的图片、鲜活的具体例子等。
正是因为每个人注意力不同、对于大事件的理解不同、亲身经历不同,所以对于某类事情的判断标准也完全不同。比如,我认识一个女生,敢一个人走夜路,但是不敢一个人独自下水。问得深了才知道,小时候,她班里有个同学在湖里游泳淹死了,就这件事给她留下了阴影。再比如,可能某些在我看来比较容易的事情(写材料),换了另一个人就变得非常棘手,而他的沟通能力又是我所不具备的。所以,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意识到这一点无疑有助于团队关系的融洽。
既然每个人都存在偏见,那么我们就不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了吗?
肯定不是,我们必须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就像乔布斯所说的,“follow your heart”,直觉是我们之所以是自己的一个关键点。那么如何在这两点之间(跟着感觉走 VS 就事论事)取得一个平衡点呢?
《思考,快与慢》这书的作者给了我们一个解决方案:当我们不经意时,可能会更容易受到可得性偏见的影响;但是一旦我们足够警惕时,我们就会更加关注信息本身的内容,而不是获取信息的难易程度。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对于自己直觉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