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倾城,二胡袅袅的尾音久久萦绕在我记忆深处。
民乐中是不钟爱二胡的,总觉得音韵太过惆怅。二胡的音韵是深秋瑟瑟的风,凛冽吹:是暮春恹恹的花,兀自落。
独自走在青砖小径上,轻轻浅浅的古砖悠悠然伸向远方,总走不完也望不尽。中考的压力、老师的期许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我蜷在黑暗的角落里, 没有属于我的明媚阳光, 没有属于我的春暖花开。
侧耳细听, 胡音仿佛从渺远的天边传来, 幽幽亦悠悠。 是谁, 有这样的诗情与画意将月色与胡韵契合得刚好? 也许是西湖轻袖罗衫的女子, 梨窝浅笑, 醉了景,迷了人;也许是雨巷撑一把油纸伞的女子,蓦然回首,碎了雨,乱了心。
循声, 慢慢寻, 音韵越发清晰, 也许是一首《月夜》。 印象中的《月夜》是柔美的, 是夏日的荷花,映映放, 但这位奏者却演绎出了别样的意韵: 坚毅与刚强。是翱翔于天际的苍鹰, 凌于风。
我终在小巷的拐弯角见到了奏者。一把破旧的二胡,深青色的旧絮,诉说不尽的寒酸,他,不掺杂一丝落魄,完完全全沉溺在胡音里。
走近,静立,凝望。他的眼脸竟然是深陷下去的! 沧桑的面容刺得我眼睛生疼。 但眉宇间的舒展与勇敢, 却让我心为之一震。 心跳漏了一拍。
一曲终了, 他爽朗地一笑, 白晃晃的牙齿亮得我以为是阳光。“拉得可好?”他问。原来他早已觉察到我的到来。
我没有回答只是用力拍拍手。我终是明白他的音韵中为何有坚毅与刚强。原来,是他的自强,他的乐观,他对生活的渴望让他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挫折。
蕴起。
老去的时光里,我们的容颜逐渐模糊不成章,但那一种坚毅刚强的胡音会深深地刻在我记忆深处,凝成亘古不变的勇气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