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青川县和剑阁县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遭到严重破坏,国家颁布多项扶助政策,大力支持灾后重建。两县均被评为四川省级贫困县,九年过去两县经济已得到快速发展,脱贫工作仍在持续进行。
7月7日至7月23日,四川农业大学中国梦三农情之兴农惠民实践团队来到四川广元市青川县、剑阁县,通过走访各贫困乡镇,开展为期17天的基层扶贫调研、科技助农实践活动。
地域偏僻阻碍经济发展,农业局为养殖户“找出路”
一栋栋新颖别致的川北民居楼掩映在青山绿树间,一条条公路宛若玉带通往大山深处的偏远山村。从青川县城坐车到达乐安寺乡大约需要两个小时,一路崎岖颠簸让实践队员身体略感不适。
“等你们好久了,我带你们去看看我们这边养的土鸡和栽培的木耳。”兽医站站长张晓强热情地接待实践队。
交谈了解到,张晓强不仅是乐安寺乡兽医站站长,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村大坝村的村干部,他主要负责联系外地的经销商来收购村民种出来的木耳。“青川木耳是青川的一大特色,这里栽培规模大且质量好,只要能找到收货商,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因此能让他们把养育出来的东西卖出去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张站长说到。
“多亏农业局帮我们在外面联系了商家来收购我们产品,不然真的很难卖出去,这里的交通确实不方便,以前很多商家都不愿意来。”朝珍土鸡养殖农场场主柴义明激动地对实践队员说到,“产品能卖出去,我们也有了搞好生产的动力,我们村很多人都重建了新屋并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大家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
政府扶贫多政策,科学指导仍欠缺
“我们养鸡养牛都是几家几户一起在搞,疫苗都有打,养的越多,国家拨给我们的补助就越多。”前进乡雄羽乐家庭农场负责人罗卫东说。据了解,青川土鸡的养殖扶贫政策是:年出栏量在1000只以上,疫苗齐全得病率低的养殖场(家庭农场),经兽医站认定证明之后就能一次性获得数万元的补助,以此来鼓励农民们以合作社的形式进行大规模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大爷你养的这个鸡有鸡啄羽和啄肛的现象,你平时喂食的时候多喂一点红苕藤和菜叶子。”实践队员庄俐莹告诉养殖户王大爷。像王大爷这样的养殖户还有很多,他们在政府提供补助下扩大了养殖规模,但是在防病治病方面的能力却相对欠缺,每当有养殖调研员下乡进行技术指导时他们都很开心。
在贫困突围中,部分村民结合当地特色发展增收致富产业,雄羽乐生态养殖观光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念生态经、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种养财”是该地的生态发展理念,鼓励当地农户通过带地入社,反租倒包的形式种草养畜,获得土地租金和劳动收益。
一业兴,百业旺,核心在富民
旅游业是剑阁县的“龙头”产业;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能带动产生5个就业岗位;门票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收入增加4.3元。“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代诗人李白游历剑门关时感慨万千,不由得吟出这首为世人传诵的《蜀道难》。“当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正在高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脱贫致富指日可待啊!”实践队长张谨啸感慨道。
“2010年到现在,剑门关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就用攒起来的钱开这一家纪念品店,不再种田和外出打工,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一位古镇上店主告诉实践队员。据了解,当地政府重点开发旅游业,游客数量与日俱增,为当地群众开辟了就业、增收新门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比较困难,通过文旅融合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就是一条理想的途径。在脱贫项目的帮助与鼓励下,一部分人渐渐选择尝试与旅游业相关的工作,使得收入较以前大幅提高。
扶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政府在这场战争中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并成功地调动了震后青川养殖户们的积极性。一方面他们利用荒地搞种植业,大规模种植青川木耳,使之成为地标产物。另一方面他们响应政府提倡的绿色农业发展新模式,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和政府资源,引入新的养殖技术,通过建立农村养殖合作社大搞生产。同时,兴起的剑门关旅游业更是完全得益于政府的大力开发,让千千万万的剑阁人找了“生路”。“种”“养”“旅”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使震后青川经济快速发展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