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今天分享的书籍是马伯庸《太白金星有点烦》。
在即将来临的七夕节,《太白金星有点烦》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天上一日,凡间一年,织女每天都准点下班,去和老公、孩子相会,小日子过得美满充实。”天上一日,凡间一年,这个说法并不罕见,从来没想过这个时间差还有这个用法。
对于织女来说,每天上班摸鱼,到点下班还能与老公孩子团聚,孩子还不用自己带,牛郎只能一年一见,还得带孩子,合着苦的只有牛郎一个,织女才是人间赢家。
织女吐槽牛郎说:“每次让他在鹊桥上朝我这边多挪两步,他都嫌累。”这么说来,也是情有可原。
1.七夕节的起源
七夕节又称七夕诞、七姐节、乞巧节,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晚上(晚上,古称“夕”),故称“七夕”。
相传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古代女孩子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
牛郎织女的传说则进一步赋予了七夕节独特的文化意义。
据传,织女是玉帝最小的女儿(也有说法是王母娘娘的孙女),她在人间游玩时,与贫穷但善良的牛郎相爱,私定终身,两人结婚生子,并过着幸福的生活。
然而,玉帝并不满意这种人间和天堂之间的联姻,于是将织女带回天堂,并在牛郎追寻下放置银河两岸,使两人永远无法相见。
但他们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喜鹊会来到银河搭起桥梁,让牛郎和织女相会。
但是,每年的七月七日,乌鹊会来到银河搭起桥梁,让牛郎和织女得以重逢。
牛郎织女的传说使七夕节成为了一个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一个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的传统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会通过各种方式庆祝和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天上一日,凡间一年
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一些仙侠剧,说着“天上一日,凡间一年”,对这个权当一个概念,牛郎织女一年只能见一面,好让人感动的爱情,爱而不得,总是让人心生不忍。
结果在《太白金星有点烦》这本书中,换个不同的说法,换个不同的角度分析,突然发现牛郎织女本来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只有牛郎,织女妥妥的生活幸福美满,每天来相见。
3.我的感悟
01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尼采说:“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认知不同、看法不同,他们看到的世界就会有所差异,好与坏,善与恶,取决于你所站在的视角和立场。
我想到东野圭吾《白夜行》这本书时,尽管读了两三遍,我依然无法对作恶多端的雪穗和桐原产生恨意,他们的经历与认知,他们不过是想要拼命活着而已,他们曾经都是无辜的人,什么错都没有,却被命运推向了罪恶的一端。
有句话说得好:“这世上没有任何一把尺子,能长量所有人的生活。”
每个人看待世界的视角都是不同的的,因此,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相”,遇到想不通的事情时,不如换个角度再想想,或许就会想通了。
02把数字小量化,才能反映得更具体
天上一日,凡间一年,每次读到或者听到这句话,着重点都在后面那个凡间一年上,反而忽略了前面的数字。
然而,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压五行山500年,后由唐憎救出,那时候唐憎是凡夫俗子,不可能到得了天上救人,证明是被压在人间的五行山,人间500年,不过天山500天,折合下来一年多,足足少了上百倍。
同理,我们在制定目标时,如果一开始就只能看到大目标,大目标遥不可及,一下子吓着大脑,就容易失去了继续完成的动力。
把数字小量化,才能拥有强大的内驱力,更能获得自信心。
好了,今天的阅读分享暂时到这里,感谢你的阅读,我们明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