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爱农

      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


      我结合前面范爱农"剑拔弩张"的模样,感受到了嚣张与寒素的对比,这贫困的环境,使范爱农消了轻蔑和嚣张,这一改变,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窘迫,而正是范爱农的改变,使为后来他与鲁迅变成好友作铺垫。

      在这个社会,人们都因为环境的逼迫从而放下身段。而年轻时那嚣张的气焰,早己飘向远方。所以在旧社会,很多人都不上学,有的是家人逼迫,大还有的是想要自己创一份事业。因为他们觉得读书改变不了什么。而在现在,也正好相反。人们认为读书才能过的好,而工人会被人看不起,但房子总要有人建,家具总要有人做,任何工作都有未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六课 《朝花夕拾》:范爱农 《朝花夕拾》是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
    田源ty阅读 4,438评论 0 0
  • 第九课 朝花夕拾:范爱农 《朝花夕拾》是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田源ty阅读 6,375评论 1 3
  • 《范爱农》鲁迅于1926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兰海2021阅读 11,836评论 0 1
  • 《范爱农》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里的第十篇散文。 一 写作背景 范爱农与作者鲁迅是同乡,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认识。...
    梁木的读书和写作阅读 17,847评论 1 9
  •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追忆了自己在日本留学以及回国后与范爱农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 一、在日本 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
    小简叨阅读 12,05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