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年夏天的中午,天气闷热,就在学校的小商店取了一块冰糕,穿过校园,边走边吃。教室窗户边,有个女生看见了:快来看,老师在吃冰糕!顿时,窗户边挤满了学生,我心里纳闷,不就是吃一块冰糕吗?至于这么好奇么?
回到办公室,感觉哪里不对劲儿?于是,就叫了一名学生来办公室,问他:为什么看到老师吃冰糕这么好奇?他说:老师,你说过不能吃冰糕。我说过这话吗?的确说过。那是一位家长给我打电话,说自己孩子爱吃冰糕,每天能吃四五根,但一吃冰糕就发烧。让我在班级里说一下,不让他们多吃冰糕,每天最多吃一支。于是,我就在班里说了这件事。殊不知这群小精灵记在了心里,看到我居然吃冰糕,就格外惊奇:老师说不能吃冰糕,他居然吃冰糕啊。
我顿时感觉羞愧满面,是啊,自己说过的话,自己都不能做到,何况是学生呢?从那时,我几乎不吃冰糕。
02
我想起了印度的“圣雄”甘地。有一天,一名母亲带着6岁的儿子见甘地:“甘地先生,我儿子吃糖上瘾,已经得了龋齿,怎么劝说都没有用,恳请您教我儿子戒糖的方法吧。”
甘地回答说:“好吧,请您一周后再带儿子来吧。”
转眼一周过去了,母子二人如约来见甘地,甘地耐心地向孩子讲解了吃糖的害处和戒糖的步骤。
临走时,孩子的母亲好奇地问:“甘地先生,上次来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告诉儿子呢,害得我俩又跑一趟!”
甘地和颜悦色地解释说:“太太,在这之前我也很喜欢吃糖,通过这一个星期实践,我才找到戒糖的方法啊。”
在心理学中,如果一个人,说的跟做的不一致,我们会说TA身心不一致,这样的人是分裂的。TA的身心是分裂的,TA的意识与潜意识是分裂的。甘地的故事,给我们一个启发:身教永远大于言传。
03
这些天,有点心累,准备第二次申报“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材料需要再次修改,因为申报和过去不太一样了,去年的申报材料不能用,需要重新组织。三月开始,我参加了两个读书会和一个雷艳茹名班主任工作室,每个读书会的读书要求还不太一样,每周都有共读的书目,还有周末读书交流,导致写文章有点力不从心。少写一天,也无所谓,没有人来监督我,可是,我真怕自己停下来再难以拿起笔。
我也有一个线下读书会:乐享读书会。还举办了8期线上读书写作训练营。第8期乐享读书教育写作训练营,6月20日即将结营。我不想空洞说教,自己都做不到日更一文,如何要求别人每天坚持写一篇文章?有时候,公众号上发了一篇过去的文章,那是因为自己当天写的文章不理想,需要查阅资料修改,也有时候是准备投稿,不能先发出来,只能从过去文章里发一篇。
每个人,需要一个人来领导我们,同时,我们也在引导着学生和其他人。我们自己都难以做到,如何来引导别人呢?王阳明先生说:知行合一。知道不一定能够做到,而自己都做不到,如何要求别人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