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理解 才是真正的和谐
小熊维尼
记得有一节课老师曾说,我们为什么会有愤怒的情绪,是因为我们内心当是想自己不应该被这样对待,我们潜意识是相信自己应该得到更的礼遇和尊重的。当时记得特别有感受的是“说的好对啊,其实我内心里有是些有傲骄的,我就是与众不同,我就应该是这样的。”今天听课时,又幡然醒悟“其实,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求别人如何如何对待自己呢?
对这两个认知,今天仔细梳理,平日生活潜意识感觉自己还不错,应该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好的评价的认知应该是从很小就有的吧,儿时,因为父亲的工作原因,家境还是不错的,没有经济上的压力,没有特别的“缺少”,所以很小的时候似乎就比较满足,水果,面包,很多小孩子没有吃到的东西也吃得到;长大一点,上了学,因为老师是学校最好的启蒙老师,而且又是爸爸同学,所以惧怕爱戴便不敢偷懒,于是因为小小的努力便得到老师的喜欢和同学的羡慕;后来的时候,因为心思单纯,一根筋的状态,所以成绩一直不赖,在一个小县城的小学校,理所当然的得到了别人的追捧和夸赞,之后之后,参加工作,生活成长,似乎都还颇为顺畅,没有太的挫折和遭遇,所以好像生活还处于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于是那种我还可以的潜在认识似乎在骨子里积存越来越深。在对待外面的人时,自己好像还能保持一种审慎的认知,然而,对待家人,似乎这两年就出现了偏颇,系统层面的站位是经常错的。
老师说“赢得是结果,输的感情,伤的是最亲的人的心”。这句话说的真好,也曾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和老公较真?为什么要和妈妈较真?为什么要和孩子较真呢?根本原因在于我不能接纳他们与我的所谓的三观的不同,我不能真正的理解,亲情是用来感恩的,爱人是用来爱的,孩子是用来包容和欣赏的,我不能欣赏老公身上的和气宽厚,总把他对我的包容看做理所当然,(他不能对我发一点脾气);我不能接受妈妈那一代人身上的勤俭品质,总把她对我家的付出忽视,(她不能总按自己的原则做事);我不能接受大宝身上的懒惰和随性,总把他的天真和奇思当作不务正业(他不能有太多自己的我看来无用的事情)……细细想来,我真是差愧难当,这其间,我到底是扮演什么角色,我骨子里是想做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的,可是我似乎又以很多借口,没有做到。根本原因我没有接受别人的的付出,没有理解他们作为我的家人,他们的付出特别值得我的感恩和尊重,我的孩子们精灵一样的奇思妙想和天真的行为,是我人生的导师更是幸福快乐的源泉。
特地找到《道德经》中的话“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真正寻到根的人,真正从内心宁静的人,才会明白世间的客观发展规律,才会宽容豁达的面对世情世事,才会公正坦然的评判生活,才会以从容的心态欣赏一切,才是真正的和谐和美好,可能才更接近于“道”。学到今天,真的有种“走着走着,路就开阔了”的感觉,我刚学习时自己很多时候是焦躁烦乱的,是因为大宝上了初中,自己似乎一下更忙了,一下子有很多事情更不能掌控了,一点一点的,坚持走下来,发现自己的心态在逐渐的发生变化,一点点变得开阔了。不再纠结于小事,不再动辄发脾气,孩子爸最常和我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和谐,别发火”。虽然有时候还做不到平静,平和,但慢慢学会控制自己,慢慢学会接受了,为什么非要让让别人满足我的要求呢?我又是什么“王”?家人对我的好,是因为他们对我的“包容”,我应该做的是感激和珍惜, 真的不能再做这种无知无觉的傻瓜了,因为那样,我伤害的恰恰是我最爱的人。
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座山的魅力不同, 每一条河都有自己的流向,因为不同,才是真实;因为不同,才是美好的。我们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世情。
每个人都是独特,这是美丽的感动 每个人的不同,才会得到独一无二的游历和生命的感动 保持经验,尊重他们,希望他们尊重我们,时间不会老,我们会老,不要与岁月争对错,每天都是崭新的开始,每天都是过往的落幕,每天都适合开始,每天都适合离别,每天都适合爱。
放下执念,内心才会安稳;放开自我,内心才会开阔;放过别人,其实是放过那个纠结怨怅的自我。放下,才是真的成长。 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