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半岁还差一点,我就把小熊宝宝拿到了他面前。
说实话,我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算盘不只一个。
手里拿着书,我满脑子都是对未来的美好畅想:
睡前给他念书,母慈子孝气氛一片温馨祥和,念完他就乖乖睡觉;
长大一点他开始自主阅读,就像封面里的小布一样,他看他的书,我看我的书,互不打扰,彼此还能能相视一笑。
然而事实证明,理想都是丰满的,现实都是骨感的,我的那些肥皂泡刚一飘出来,就迅速的撞上了墙——嘭,嘭,嘭。
我念书,他撕书——哗啦啦。
我念书,他吃书——哎呀呀。
我念书,他扔书——啪嗒啪嗒。
我念书——这回没有声音,因为人家直接把我无视,玩别的去了。
肥皂泡破灭了,我的贼心还在。
他撕他吃他扔,没关系,买买买能够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他无视我直接爬走,也没关系,愿意念我就接着念,不想念了我就把书放下来凑过去看他在研究啥。
怎么说呢,我前前后后一共买了三套小熊宝宝,不是为了玩连连看和消消乐,是因为我终于发现,绘本就跟尿不湿和湿纸巾一样,属于日常消耗品。
消耗着消耗着,局面渐渐就变了。
那时候我给他念《大声回答“哎”》,忽然从某一天开始,他会仰着头看着我,等着听那个拖得长长的“哎~”。
他还喜欢上了《散步》、《午饭》和《你好》——都是句子简单,几乎每一页都有重复词句的书。
我也没有啥固定的阅读时间,反正一个人带,实在想不到陪娃玩什么的时候,我就去拿本书。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他就这样成了一个喜欢看书的娃——没看过书,就好像一天没有过完。捎带着给我也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逢各大网站促销,不买点绘本,就好像过了一个假的购物节。
尽管我现在觉得,太喜欢看书,有时候也挺烦人的。
但是没关系,念到想吐了娃还死活要听,那就交给队友吧——念书这种事,识字就能上,算是门槛低质量高的绝佳陪娃方法,特别适合男人们。
网上有那么多人在分享如何给孩子读绘本,我觉得呢,你拿到书,是逐字逐句的读,是看图自己编着读,还是手舞足蹈边表演边读,都没有关系——
只要你开开心心的,投入的做这件事。
而只有自己真的喜欢读书,才会有动力持续下去。
为什么要谈持久性?
因为除了撕书吃书扔书以及无视你,娃还会送你一份独家定制的豪华大礼包:
学人家搞温馨的睡前阅读?呵呵,越读人家越兴奋,分分钟教你顶着黑眼圈直面惨淡人生;
总算开始听你念了,可惜你们俩总是不同步,你想读这本,娃想听那个,你念着句子,娃看着图画,你还念着这一页呢,娃已经迫不及待翻到最后一页;
还有让人神魂俱碎的“妈妈再读一遍”,“最后一遍”,“真的最后一遍”……
你要翻过这么多座山,淌过这么多条河,那些所谓的亲子阅读技巧,就像旅途中的背包和手杖,能帮你省点力气,让你少摔跟头,除此以外,你所有的最大倚靠,最终还是你的双脚,和你心里的热爱和向往。
你想收获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请先想一下自己是否喜欢阅读。
你希望孩子感受到书里的世界多有趣,最好的途径是通过你。你的眼神,你的姿态,你的语调,你的嘴角,都会被孩子捕捉到,都会被他潜移默化到自己身上。
就像最初,孩子是通过你,确定自己的位置,并形成对这个世界的基本印象。
育儿先育己,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如何跟你的孩子互动,比给他买什么样的玩具,给他报哪个兴趣班上哪一所幼儿园,重要太多了。
讲了这么多,我们来做一道应用题——绘本那么多,到底买哪个?网上推荐的书单那么多,要一一下单吗?要按照年龄阶段、热选主题来买吗?
我的经验是,挑你喜欢的,挑你看着顺眼的。
而不是去琢磨娃喜欢什么。
就算要琢磨,也是要在娃喜欢的绘本里面,选那些你也喜欢的。
不管别人如何推荐,说得如何好,你没有感觉,没有兴趣,就,不,要,买。
只有你喜欢手里的这本书,你才会投入的给孩子读,你才会享受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光——
这样的你才会让孩子感受到, 书是一个有趣的玩意儿,读书是一件有趣的事。
所以我的剁手标准是,我自己喜欢,想和孩子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