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依旧是非常忙碌的一天,事情多,事情杂,是这一天最明显的特点。
一件事情还没有处理完,同事和领导又让处理其他事情。
最气人的是,他们刚告诉我要做什么事,紧接着又问我:“你做好了没?”
我不是神仙,没有三头六臂,更不会分身术,凭什么他们说要就要,这是把我当机器吗?
可就算我是机器,我也不可能凭着他们的一句话,立马就出结果呀。
毕竟,机器再厉害,也需要有人去操作它。
而我接收到了信息,也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才能让一件事情有结果。
想到这一点,我决定,忽视他们的问话,把要做的事情列在一张纸上,然后按照自己的计划和事情的轻重缓急,一步步去处理。
虽然多加班了20分钟,但我把要做的事情都处理完了。我对自己的效率,以及做事情的过程和质量还算满意。
关闭电脑的那一刻,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
那时候的我,做事积极,头脑灵活,讲究方法和技巧。
会接受别人合理的建议,也会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
这种状态下的我,轻松,独立,不拖延,不去想结果会如何。
想到了就去做,遇到困难了就解决,做好了就开心,没做好就总结经验。
不过,上高中了以后,因为时间上的不自由,学习与生活上的不适应,我变得消极起来。
做事拖延,瞻前顾后,还害怕被人评价为不够好。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三年,除了埋头苦学,其他的能力我一样都没得到提升。
不懂交友,排斥课外读物,不愿意去接触新鲜事物。
我拒绝这些,是真的不喜欢吗?其实不是!
进入了大学,我放飞了自我,顶着被人误会为谈念爱的风险,去与合得来的男生做朋友。
还顶着心理年龄偏大的压力,去和高年级的学姐扎堆。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与同寝室的同学一起玩耍、上课,以至于她们始终把我当外人。
如今想来,这样的状态并不符合常规的大学生活,可我在其中找到了小时候那个“不在乎结果的、洒脱的自我。”
不过,这个自我后来又走丢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拖延和内耗总是跟着。一直到去年,拖延和内耗才被打败。
如今,尽管很忙,但不在乎困难,不在乎麻烦,不在乎结果。想到了就去做,尽力了就好。
人未老,也越活越年轻态(重回小时候的状态)。这般幸事,与我自己,与当下艰难的生活,都不错。
小时候的自己,真好。如今的自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