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个悲伤沉重的话题,可每个人都得面对,包括孩子。
其实,孩子早在两三岁,可能就会接触死亡,比如虫子、鸟儿和其他动物的死亡。没有大人的引导,孩子对于死亡的感受会停留在忧伤、困惑甚至恐惧中。
正如生一样,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科学看待死亡,才能正确对待生。
因此,死亡教育很有必要。清明节,是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好时机。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有关清明节悼念亲友的诗词,你大可以趁机教给孩子。让他知道何谓追思。
1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不过,孩子更需要知道,死亡是生命天然的一部分。
今天,我和儿子一同整理他的绘本。从中选出以下几本:《鸟儿在唱歌》(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系列)、《原野日记》、《我不愿悲伤》、《难过的弗洛格》。
《鸟儿在唱歌》通过青蛙弗洛格的视角,讲述对死亡的认识和态度。
弗洛格发现一只躺在地上不动的黑色鸟儿。它本能地感到忧伤、紧张和不解。弗洛格和朋友小猪、小鸭和野兔围着着黑鸟,讨论着死亡。有人以为鸟儿是睡着了,有人以为鸟儿生病了。
野兔告诉大家,鸟儿死了。话题继续深入,大家想到了自己,有一天大家很老了,也会死亡。
弗洛格和朋友们安葬了黑鸟,并在上面放上鲜花以及一块漂亮的石头。死亡的仪式很重要,这是告别。
回来的路上,大家仍很忧伤。突然,弗洛格兴奋带动大家追赶嬉闹。美好的生活继续,他们听到了一只黑鸟正唱着动听的歌——一如往常。
这是我见过的,一本有关死亡和生命最美妙的绘本。直面死亡,但轻松而美妙。
美学家朱光潜持有类似的观点:
“再比方生死,这又是多么简单的事,无量数人和无量数物都已生过来死过去了。一个小虫让车轮压死了,或者一朵鲜花让狂风吹落了,在虫和花自己都决不值得计较或留恋,而在人类则生老病死以后偏要加上一个苦字。这无非是因为人们希望造物主宰待他们自己应该比草木虫鱼特别优厚。”
2•你可以悲伤
告诉孩子,面对死亡,你可以释放悲伤。
我们常常安慰痛苦中的人:别哭了,没什么大不了。
在生死面前,安慰很无力,而比安慰更重要的是,陪着面临失去的人一起释放悲伤。
这是面对死亡的科学态度:首先,接纳死亡;其次,释放悲伤,但生活仍要一如既往。
《鸟儿在唱歌》中,朋友面对黑鸟的死亡有恐惧也有悲伤,更有对悲伤的表达,比如进行安葬的仪式。
如何看待死,关乎一个人如何对待生。
当一个孩子,了解了死亡,才能释放内心对于死亡的恐惧,才能更好地珍惜生活。
3•温情还在 失去并不可怕
另外三本,《原野日记》、《我不愿悲伤》、《难过的弗洛格》,也与死亡有关。
《原野日记》讲述一只动物在寒冷的冬天死去,躯体被鹰、狐狸、虫子吃掉,腐烂。春天来了,在它死亡的地方,野花盛开、草木繁茂,它的同类在生机勃勃的大地上奔跑嬉戏,一如往常,生死轮回。
失去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温情还在。
《我不愿悲伤》、《难过的弗洛格》,两本书讲述如何面对悲伤。
推荐另外几本死亡教育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