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文化在中国

当电视剧走入我们的生活后,一部部精彩的作品演绎于小小屏幕。如果翻翻看以前的作品,都会发现,题材大多是武侠和功夫。为什么这样呢?一方面可能是人们对武功高强、傲雪欺霜的高大形象的向往和幻想,另一方面便是对“侠”的敬畏了。 那么“侠”是什么?每当我们听见“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时,立刻就能够想象到那个“风风火火闯九州”的侠客。我们不知道他是谁,但我们知道他们代行着公平执法、救难救济的神圣使命。侠,或许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一份正义感,亦或许是我们对待世事时的一种刚正不阿的态度。也就是说,我们所敬畏的是侠的英勇和正义。 英勇之侠,我们总能想到的就是那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句话说的就是英勇牺牲的刺客荆轲。与他同去的秦武阳早已吓得脸色大变,可荆轲一点没有害怕,笑着递上地图,抽出兵器向秦王挥去。即使是第一次失败了,他也不肯放弃,就算倒下了,也要把匕首挥出。虽然他什么也没做,似乎死的也很狼狈,但却成为了英勇的刺客被世人所怀念。人们念的是他的英勇、念的是他的话不畏惧、念的是他死前的一句“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也许在人们心中,这种明知几乎是去死,却又仍抱一线希望去冲锋的人,只有义无返顾的侠。 有人说,侠的义气便是“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便是豫让刺赵襄子的最好总结。豫让为了为知己者报仇,不惜将自己的生命献出。豫让内心拥有的知遇之恩让他立志复仇,死为知己。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讲义气。赵襄子也问过豫让,智伯杀死了豫让本来的主子,可豫让没有报仇,赵襄子杀了智伯,豫让却要报仇。而豫让的观点十分明确,智伯对他好,他便愿意为智伯献命。这样的一个人,赵襄子也说了不值得。可是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讲究知恩图报,单单这一点就令后来的人们赞颂了。智伯对于豫让来说又胜似亲人,两人的情谊之深刻便像“血浓于水”的亲情。或许就是这种仗义,才使得豫让看起来有点没里头的、惨遭失败的刺杀变得可歌可泣。 从英勇刺秦王的荆轲,再到有仇必报的豫让,最后是当代的《神雕侠侣》中的杨过。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们英勇,他们讲义气,他们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侠”。侠,有时候就是对知己者仗义的正义化身,他们的行为也许不值得,但他们尊重的人便永远是他们追随的人,这是永不背离的信念。 侠文化从古至今从未断过,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看出。侠文化伴随着中华文明一路走来,已成为了正义的存在,他们或许隐姓埋名,但他们以及他们所拥有的文化的影响力导致他们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123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英雄》是我非常喜欢看的影片。这部电影歌颂了四位英雄刺客。是啊,古今中外,出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
    谢紫洋阅读 5,177评论 0 3
  • 有时候英雄太难定义,那些名垂青史威震寰宇的英雄,总是站在累累白骨上让万人瞻仰。然而,名垂后世,让人们唾沫横飞相道者...
    爱佛僧阅读 5,087评论 1 6
  • 摘要:侠客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一种人。史记里面《刺客•列传》就形象的描述了著名六大刺客的侠客形象。他们重情重...
    姿豆阅读 4,210评论 0 6
  •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其中豫让与另外四人有很大不同,...
    适意阅读 12,294评论 0 7
  • 感觉很久没有写东西了,记忆的碎片模模糊糊,上次的时间点还停留在半年前的某一天。也确实,时间让人习惯很多事情,也让许...
    那刀丶阅读 3,550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