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荡了一夜终于到了敦煌,由于沿路都有停靠车站和上下客,所以隔一阵就有一阵喧闹,同时车轮和铁轨的动静也很大。虽然我是个在车上能睡着的人(只要不是下铺),但吵吵嚷嚷一晚,下车的时候还是有些恍惚。
出站就随手打了个车,询问了一下包车的价格,今天的计划就是再走西线,也就是西千佛洞、阳关、玉门关、雅丹一路。当地的师傅很乐于接包车的活,即使我们不说也会主动问,虽然早出晚归要开上几百公里,但一天400块相较于当地5元的起步价,确实很有吸引力。这个价格我们表示接受,于是说好到酒店收拾洗漱一下就出发。酒店还是阳光沙洲,每次提到这个名字我都会不由自主想成阳光沙雕,然后浮现出那种很欢乐的画面。
西千佛洞
过年的时候,敦煌研究院旗下的莫高窟和一系列景点都从大年三十开始关闭,西千佛洞也是其中之一。随着疫情缓解,现在早已恢复开放,不过进门的时候还是必须要登记防疫码和量体温的。在莫高窟光芒的照耀下,西千佛洞可以说是乏善可陈,我们来这里也并不是为了石窟,而是为了后面的党河峡谷。
党河其实很小,并且经常干涸,但也是敦煌的母亲河,是著名的疏勒河的支流。西北的很多地名听起来奇奇怪怪,其实都是蒙语、匈奴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疏勒在蒙古语为多水之意,疏勒河这个名字很有历史感(不懂哪儿给我的这个感觉)。党河不是因为由我党开凿而得名,而是清代以驻领沙洲的蒙古贵族党金洪台吉的名字命名为党金郭勒,“郭勒”在蒙古语意为河流,简称就是党河。

穿过一小片树林,来到河谷边,可以看到党河基本只剩下一点涓涓细流,顶多算是个小溪。河底的石头裸露,长满了许多干旱地区才有的植物(但我不认识),一丛一丛地从砂石缝里长出来,还开出了粉的黄的花,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也给这个单调的地方增添了色彩。如果这时候有一名语文老师路过,应该会有很多感想,甚至直接可以命题,写一些关于逆境的正能量文字。一阵风穿过河谷,吹得我不由得打了个寒战。也许天热以后雪山融化,这里会重新成为合格的河吧。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地方没啥意思,但其实我挺喜欢这里,如果不是因为还有行程,以及太冷,我会愿意在这里多走一会。
阳关
阳关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阳关在古代相当于是国门,出了阳关也就到国外了。受到疫情影响,今年估计是出不了国了,就从这里出个国,要是能穿越到西域古国就更好了,看看唐僧是不是说着“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取经”。关于阳关,还有很多著名的艺术作品,比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及源于此的古曲《阳关三叠》。
所以虽然很多攻略都说景区没啥东西,阳关就是个土堆,但这样一个沉淀了多少历史的地方又怎么能不来看看呢,吹吹千年的风也别有风味吧。每当在这样的地方,我都会想起那句很俗套的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就在脚下所踏的一方地,王维曾经在这里送别朋友,玄奘曾经在这里递上文牒。
进入阳关景区,首先是到阳关博物馆。这种水平的博物馆想也知道东西都是假的,虽然博物馆的意义可能更多在于集中、有主题、有脉络地展示存在过或者存在着的东西,而不是专门展示文物和奇珍异宝,但作为游客,看到各种复制品和图片,也就走马观花,没有认真学习了。要说在里面看了什么,似乎也忘得差不多了,就记得有些兵器,有戟,还有戈。

博物馆出来就要坐车到阳关遗址去了,这时候天竟然下起了绵绵细雨,吹来的风保留着西北的刚劲,又添加了入骨的湿冷。这个地方相当于是沙漠戈壁了,突如其来的温柔雨滴,突然让我想起了化骨绵掌,又可能是玄冥神掌,总之是很冷,加上景区的电瓶车非常通透,一瞬间不由得抖了起来。到了阳关遗址,你得承认攻略说的是对的,这里确实就是一片荒芜中有一个残留的烽燧,旁边立了块石头,写着阳关烽燧。但是往另一边走,眼前突然开阔起来,往远处看,戈壁上星星点点的顽强植物,仿佛化作金戈铁马,这大概就是“沙场秋点兵”的样子。但看到眼前的破旧车轮和“阳关故址”的石碑,思绪又马上回到了现实,这感觉好像在看一场不懂是几D的电影,时间与空间就此开始旋转交错。

不过还是由于太冷了,于是匆匆回到了车上,时间也到了中午,我们简单午餐后就出发去玉门关。在去玉门关的路上,一个叫二墩村的路牌吸引了我们,我们在那下车拍了好一会照,无人之境就是可以这么放肆。

玉门关
玉门关自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就设立了,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这个地方其实离罗布泊只有150公里,没想到离神秘荒原这么近了。
现在的玉门关景区包括小方盘城、汉长城和大方盘城等几个遗址。小方盘城,其实就是玉门关本关,现在看来就是一个方形的小土堆,啥都没有。汉长城,其实就是一段大约100多米的土墙,完全不似明长城那么雄伟,看起来甚至有点像曲奇。大方盘城,是河仓城的俗称,这里以前是保存粮食的仓库,现在还保留了一些 “城”的样子,其实就是比较大片的残垣断壁。和阳关一样,这些地方真要拍照,其实就是一些土堆,谈不上什么美景,但意义就在于这里叠加着的历史,多少人在这里存在过又消失,最后繁荣都化为了黄沙。不过其实要说这里没有景色也是不客观的,路上还是看到了像书一样的有趣遗迹,还有一层层上升又好像马上要压下来的云。又其实比较煞风景的是硬要黄沙漫舞的红色裙子和企图模仿昭君出塞的奇怪斗篷。



雅丹公园
今天最重要的安排其实是雅丹公园,大约傍晚入园,慢慢走到戈壁深处,然后看夕阳西下,是多么美的画面。雅丹公园很远,因此我们从玉门关出门就匆匆赶路了。
雅丹(Yardang)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19世纪末至此20世纪初,瑞典人斯文赫定和英国人斯坦因赴罗布泊地区考察,在撰文中采用了这个词汇。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的地貌组合。

雅丹公园分为北区和南区,其中北区是标准化的景点,由统一的大巴带着我们停靠固定的点,然后统一到“金狮迎宾”、“狮身人面”之类的地方拍照,包括后面那个真的完全看不出任何相似的“孔雀玉立”,还有承载中国人期望的“西海舰队”,只是不知道为啥我拍的狮身人面合影总是像在摸狗头。

这样看自然是不过瘾的,重点还是在于包个越野车到南区自由活动。统一行程结束后,时间也差不多临近落日,我们叫上一个越野车,到无人区去啦。在无尽的戈壁荒漠中,一条公路的震撼力是很强的,坐在公路上也由此成为经典的拍照造型。开了一会就可以看到路边出现了一丛一丛的骆驼刺,虽然在来的路上也一直可以看到,但是长得不像这里这样整齐可爱。眼看要到那个熟悉的沙山了,我们下车爬了上去,“新年好”和小老鼠早已不见,我们写下“回来了”,然后再等风沙覆盖它。我们稍微往里走了一会,看到两边层层叠叠的雅丹,好像甜点拿破仑。这些都是经过几千年流水和风侵蚀才变成这样的,我们不敢触摸,怕破坏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是沙地里偶尔有一小块可能从高处跌落的雅丹碎片,我们捡起来感受了一下,很脆弱。

时间关系,我们需要在太阳下山前赶到看日落的地方。事实证明时间掐得刚好,只可惜今天天气并不完美,无法在“外星人”那捕捉光晕,也看不到一轮红日慢慢落到地平线下,然后用手轻轻抓住。同时令人困惑的是,太阳下山的地方正好被小山挡住了,可如果从冬天到夏天,太阳的位置是这样变化,那最旺季的时候岂不是完全看不了落日,可小廖之前夏天又有拍到,脑子有点一下转不过来了。总之,今天拍不了落日。突然我们看到旁边还有一个小山,也许可以看到,便匆匆过去,刚要登顶就被在下面等待的司机喝住了,只好悻悻地下来。虽然因为多云天气没有看到夕阳,但是落日余晖还是染红了这片荒原。上车返程,行驶在没有人的路上,周围的天空和戈壁都带着一些粉红色的光芒,大概这就是落日大道的感觉。只不过今天并不需要寻找信号和大哥花生,连MM豆都已经事先安排好了。

路边野餐和小马哥2.0
敦煌西线之行是一定要自己准备好食物的,一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泡面也根本不可行,要我说也只有自热米饭能够满足需求。中午从阳关出来,便在景区门口快速吃了顿热乎的饭,把被风带走的热量又补了回来。晚上本来想继续在派出所里泡饭,这次却连洗手都不被允许了。不过不重要,就继续路边野餐吧。车开到半道,我们停下来又解决了一顿自热米饭。方便食品确实是需要场景,如果平时一天吃两顿自热米饭,可能会很难受,但在这里,无人的夜里在车后盖上分享自热米饭,便是难得的香。不过再怎么样,都赶不上那顿配百威的自热年夜饭,那应该是所有自热米饭的高光时刻吧。

由于天气缘故,今天也注定看不到黑丝绒一般的天空中闪烁的繁星,虽然有些遗憾,但有的东西可能有过一次震撼就足矣。确认看星星没戏以后,我们就加快往回赶路,为的是去小马哥吃羊排,依然是羊排、烤饼、烤鱼、红柳肉串,以及“弄死你们(NSNM)”的大乌苏,依然很香,但好像也没那么香了。不过重温不是为了复刻,前路总是会有新的光点。

回到酒店的时候已经不早了,不过还需要找前台做很多事情,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多年后还能想起这样的几个客人:寄了包裹要前台代收,在饿了么买了一大包食物放在前台、要前台帮忙买几罐店里在房间里提供的饼干,走的时候还要帮忙寄出一大包东西。但不得不说,这家酒店自制的曲奇便宜好吃,送的本地双元酸奶味道也不错,但如果是纯牛奶的话就不要双元了,祁牧和西域春要好喝的多,以及在饿了么上叫个代买去超市买东西要比直接在上面的超市买便宜得多,还有就是,不管怎么样,出游一定要有可乐雪碧傍身。以上都是一般人我不告诉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