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读出生产力特训营,书华三班5组-da粒栗
回首读书往事,一路满满收获。至今以来,我人生中每一次蜕变都在读书中圆满。这一次,参加读出生产力特训营对我而言,意义非凡。它是我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的“柳暗花明”,让我在读书这条路上重生。
我曾一度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垂死挣扎。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读书还要耗费意志,并一直坚信“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儿时,每逢出游,我必然打卡书店。一本本书籍为我的语文学习铺就了基石,让我在语文中获取了更多乐趣,也让我在大学进入校编辑部,参与省级刊物的编撰。参加工作时,我因较强文字编辑能力,先于同期老师到岗。工作中,爱读书的我成为了家长眼中的学习型老师。
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在2019年新学期,逐渐幻灭了。彼时,我和学校几位老师着手筹备学校的读书会。为了让我们的读书会能够壮大起来,也为了解决我们存在的实质性问题,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了工具书上。我的苦难便由此开始了。以前我总觉得读书很简单,听樊登老师讲书也很轻松,可当自己翻开工具书,却发现语句中虽极少有晦涩的词语,但拼凑在一起,却很难理解。那段时间,我把自己搞得很忙,就是为了在读书会分享图书时,能够有个阅读不深入的托词。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我对工具书的畏惧让我基本丧失了多年形成的阅读习惯。
19年底,我们读书会开始共读樊登老师的《读懂一本书》。我第一次读下来了一本工具书,并收获了读书的方法,从而接纳了那个被工具书难倒的自己。我开始集中精力,不求甚解的快速阅读,然后利用1-2周去反刍知识,慢慢积蓄自己的“理解力池子”。可是,那份幻灭的读书热情却再也没有被点燃。
偶然听闻读书会的小伙伴,参加了2期的读出生产力特训营,收获颇丰。我便为自己报名了本期特训营,并根据老师的提示,早早准备了所需书籍。在期待中,终于收到了仪式感满满的录取通知书,迎来了热闹的开营仪式。看到群里优秀的小伙伴对读书的坚持和热情,我心中的书香情也瞬间被唤醒。我虽因工作不便参与每天的晨读打卡,可是看到小伙伴们的晨读分享,便觉得自己一天的能量被蓄满了,这让我在超长待机时依然电力十足。
那段灰暗的日子里,我只是完成工作都已是精疲力尽。但在特训营中,我却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力气。我每天坚持阅读,坚持打卡输出,自己的工作效率也逐步提升,曾偶尔加班的我,现在工作时竟然还能抽出时间去读书。每日充实而高效的生活,让我更好的管理了自己的时间。现在,也慢慢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最初,由于自己对这六本书的内容已经淡忘,所以有些手忙脚乱,偶尔要“赶夜车”,日日早起,几天过后,自己便慢慢适应了节奏,开始了早睡早起的规律生活。虽然,偶尔会因一些意外延迟睡觉,但每天早起读书却没有间断。
特训营工作人员每天认真点评我们的输出,并每晚颁发小奖章,这也激励了我不松懈对自己的要求。每天中午,工作人员还会特别奖励爆棚的书友,真是充满了仪式感!遗憾的是由于工作原因,我几乎每天上午都要上2-3节课,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没能实现爆棚。但我也意识到如果自己能够提前做好工作,将打卡和读书时间调换,每天早上打卡,提前一晚阅读,这样就会是一个保证自己爆棚的正循环。
不过,遗憾也是一种美好啊!在参加特训营的过程中,我不断成长,入围了班级讲书人半决赛的八强,体会了成长的快乐!虽然,没能在赛场上站到最后,但正因如此,我才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让自己能够持续成长!
特训营到今天已进入尾声,但我知道我在读书路上刚刚重生,即将与更多的美好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