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一直在提水?

《管道的故事》这本书简单明朗,但又带给人深深的启迪,我们为什么没有铺设自己的管道,而是一直在提水?这是这本书带给我触及灵魂的思考。

《管道的故事》讲述了两个人布鲁诺和柏菠罗被雇佣,从大河里往镇子里提水,把村子广场的蓄水池填满。提一桶水一分钱,布鲁诺很开心,因为年轻,有的是力气,他提水挣到了钱,买了新鞋,喝酒,买了毛驴。而柏波罗认为这样提水太辛苦,一天才挣几分钱,不如修一条管道,遭到了布鲁诺的拒绝。他开始独自修建管道,非常辛苦,两年修成,村里人直接和他买水,他不用再去提水,却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和自由。

故事很简单,但小故事说出一个大道理。一个人做事要有长期主义思维,才能有丰厚的回报。短期看柏波罗非常辛苦,每天除了提水挣钱,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挖土建管道,比布鲁诺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看不见回报,受到村里人的嘲笑。但柏波罗持之以恒,他认准了这个事,就坚定了信念,认定短期的痛苦带来长期的回报。所以两年的时间,他建成了管道,把大河的水直接引向了村里,大家取水方便了,柏波罗从此不用再提水了,因为管道里的水源源不断的流向了村里,365天,不分昼夜。所以他的短期吃苦,长期回报,带给他巨大的红利。管道是它的生命线。

其实这个故事,也在讲述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那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不就是提水的人吗?上一天班挣挣一天钱,当我们哪天不去上班的时候,我们就无法养活自己。这样的人都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提水,老了退休了,领养老金,也过得很满足。提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像上班让我们踏实一样,我们从未想过要改变。

其实提水,和修建管道是两种思维方式。我们在提水的生活中习以为常,禁锢了思维,随大流,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正常的。包括很多年轻人毕业了,想着考公考编,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其实就是提水思维在作祟。因为我们被提水思维已经禁锢了,想到创业,感觉到的是冒险,内心的恐惧,现实的条件,让我们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更不敢换一种思维修管道,让自己通过一时的艰难辛苦,换来以后的长久回报。

所以现在流行一个词叫走出舒适圈,有一部分有想法的年轻人,离开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走到更高的平台,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挑战新的工作,这肯定要比从前艰难,但这个改变,就是从提水到修管道的思维突破。破圈儿外在表现是走向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其实内在驱动,是突破自己的思维,不断地闯荡,不断的超越,看见更广大的世界,遇见更好的自己,活得越来越游刃有余。

柏波罗的想法很宏伟,他不仅要给这个村子铺设管道,他还要给周围的村子都要铺设管道,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于是他找到了布鲁诺,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布鲁诺同意合作,他们给全球都铺上了管道。当他们退休之后,周游世界,看到了很多年轻人,把自己的故事一遍一遍讲给他们听。但大部分人都说,没有时间,承担不了风险,别人修管道都半途而废了,所以有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机会,只是缺乏选择的眼界和勇气。

故事很短小,但带给我的思考很厚重,我们为什么一直在提水?与我们的思维见识有关。短期吃苦,长期回报是一种远见,从提水到修管道是一种思维的跃进。这个世界有很多机会,就看我们有没有选择的能力。系统性的思考问题,才是管道思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