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县城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千里迢迢返乡,我竟没留宿一晚,就这么匆匆而来,又匆忙而去。连自己都疑问,我为什么不能停歇一下脚步?

家乡的概念可大可小。在省城,会与不熟的朋友介绍说,我是某县人。到了外省,朋友问是哪儿人,一定会回答是某省,如朋友热心,可能会追问具体是哪个县。到了国外,别人首先会问你哪国人……

我认为,真正的家乡应以县来界定,这是政治传统带来文化上的使然。秦王朝一统天下后,郡县制一直被延续、发展和完善,县城成为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农业社会经济不发达,百姓几乎没有流动性,很多人终老一生,可能也就去过县城。人们一旦离开生于斯,长于斯之地,乡土观念便自然而然地生长了出来。

在我个人记忆中,县城有本地最高学府––一中,唯一的书城––新华书店,森严的政府大院,还有通往更远地方的长途汽车站。这些记忆,构成一幅许多离家孩子与家乡愈行愈远的最初图谱。

县城规模扩大了许多,一片片新的住宅楼盘遍布其间。有些区域还矗立着二、三十层的高楼,恍若都市。农家子弟在县城安家成为一股潮流,他们为县城繁荣贡献了力量。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村庄的破败,不过这与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能走出村子是各自的出息。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很奇怪!我们县的“父母官”许多年来都是外乡人,这似乎已经成为传统。这与封建时代一样呢。古代读书人考取功名,入仕为官第一任往往就是某县县令。

偶尔了解家乡历史,我发现了记载历朝有功于家乡的县官名录的文章,这些县官无一例外都是外乡人。县志上甚至说,以往在县城某处,有供奉这些县官的祠堂和牌坊,百姓还会去祭拜。

大巴车驶离县城,要经过位于城东的新一中。新一中旁是一条臭水沟,流着黑乎乎的水。我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又要流到什么地方。

在一篇描写家乡县城风景的文章中,这条沟被纪录过。作者深情地回忆,那时的县城是“曾经半城秀水”。这条河远远地绕城而去,城内某支秀水,源自这条河,又汇于这条河……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土生土长的本县人,还是已退休的本县正县级官员,只是没有干过一把手。

新一中旁边的臭水沟再往东,是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它是县城工业的命脉,更是近几届政府招商的重大成果。

政府特意在水沟两边植满树木,如今已是枝繁叶茂。东风起,枝叶沙沙作响,好似一道风景。只是,化工厂飘来的味道,大煞了风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凤囚凰》 相比容止,我喜欢王意之。 他有钱,又不像暴发户那种令人厌恶的财大气粗,而是低调的奢华。 他潇洒,连...
    羊立方阅读 1,287评论 0 1
  • 微博上看到有人说:“90后的发际线也开始后移了。”很多朋友都转发,我才发现身边真的有太多同龄人过得很丧,我们用脱发...
    奇葩菇凉阅读 4,719评论 0 4
  • 今天放学时候,安老师让我和两个同学留在学校。后来等同学们都走了以后,她就带我们去了一年级办公室。在去一年级办公室...
    小狐狸的麻麻阅读 3,690评论 0 1
  • 记得以前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上课时问了一个问题,说是找几个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有语法错误的短语,比如吃火锅,其实应...
    乱世佳虎阅读 2,187评论 5 2